老爺子找吳正幫忙的事,跟洪門有很大關係。
19年10月10日,五洲洪門第三次懇親大會在美國舊金山舉行。
會議決定,改致公堂為中國致公黨,並在上海擇地興建“五祖紀念祠”,以紀念洪門五祖的巍巍功勳,並作為聯絡全球洪門的總機構。
195年9月,在全球5個總堂140個分堂上萬洪門昆仲的踴躍捐助下,五祖祠建成。同年10月10日,中國致公黨宣告成立。
在此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坐落在上海市華山路860號的五祖祠,成為了全球洪門聚會議事的總部,也成為了全球洪門成員的“朝聖”之地,對洪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七七事變之後,洪門總部決定撤離,並把五祖祠租給了國際紅十字會當作難民醫院。
1945年8月,日寇投降,洪門又再次回歸,五祖祠又回到了洪門手中。
但到了解放後,因為洪門致公黨並不屬於我國民·主黨派之列,也非人民政協組成單位,因此,洪門停止了在大陸的一切活動。
從此,五祖祠作為僑產,開始了漫長的租借過程,先後做過校舍、校辦工廠、廣播器材廠、上海會計學會辦公用地等。
1980年4月,與大陸中斷了聯係達數十年之久的美國洪門致公堂,又一次組團回國觀光,並了解五祖祠的回歸問題。
在這次觀光過程中,在國務院僑辦、中國致公黨、上海市政府的重視下,通過嚴格的法律程序,五祖祠的產權又一次回歸到了洪門手中。
此消息一傳出,立即就在海外引起了很大的震動,海外洪門昆仲又一次開啟了“朝聖”之旅,紛紛前來這裏參觀拜謁,拍照留念等。
199年,這是一個春,全國上下都掀起了改革開放之風,上海也不例外。
根據在改革開放中“積極利用外資,加速舊城改造”的總體構想,上海市土地管理局和一家香港公司簽署了合約,將包括華山路在內的八千多平方的土地都出讓給了對方。
因此,五祖祠也在動遷範圍之內。
這原本是關於城市建設的一件大好事,可因為相關經辦人的溝通不到位,並不知道五祖祠是洪門的資產,因此並沒有提前和洪門協商。
問題來了。
洪門上下一得知這一消息後,無比震驚,反應強烈。
產權管理方美國洪門致公總堂最先做出了反應,由永遠總顧問伍佳兆牽頭,數人聯名致函中國致公黨主·席董寅初,委托他過分此事。
至於洪門的其它總堂、分堂,更是紛紛致電我國駐外領事館、國務院僑辦、中國致公黨,紛紛對此事提出強烈抗議。
這事影響真的很大。
要知道,五祖祠是洪門先輩集資在國內建立的唯一紀念性建築物,對洪門上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現在未經協商就要求動遷,導致了全球洪門上下一致的抗議。
這是很不利於我國的僑務和統戰工作的。
可問題是,等洪門得知這一消息後,相關地塊早已開始動遷、拆卸,而如果單獨保留五祖祠的話,整體規劃又有太大的難度……
事情僵住了。
進退兩難。
經過緊急研究後,負責動遷和市政配套的長寧區府提出了一個建設性意見:擇地按原樣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