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1章 春晚(1 / 2)

很快就到了大年三十。

也就在這一,吳正終於感受到了濃濃的年味。

先是人齊整了。

按照鄉下的風俗,大年三十這一是不能幹活的,寓意為不能從年尾忙到年頭。

因此,就算是吳長禾、吳奶奶,在這一也消停了下來,把精力放到了過年這件事上。

更讓吳正欣慰的是,兩位老人似乎選擇性地忘記了吳敏青。

他們不再像去年一樣因為吳敏青的不在而唉聲歎氣。

也許,這是因為吳敏青把大家傷到了極致的結果。

少了一位吳敏青,卻多了一個莊凝文,此外再加上吳正和劉誌軍一大早就接過來的何雲從夫婦。

吳家五人再加額外的三人,八人正好圍成一大桌。

別的不,起碼夠熱鬧。

不止熱鬧,菜也很豐盛,吳正忙碌了一下午,就是為了親手給大家做一頓豐盛的年夜飯。

吃的也不是佳肴,而是一種氣氛,一種心情。

不過最具年味的,還得數晚上。

剛把何雲從夫婦送到家,吳莉就開始催促:“哥,快點,快點,春節聯歡晚會就要開始了。”

一整,丫頭盼的就是這個。

也怪不得她。

從198年起,春晚就成為了國人大年夜的一道缺不了的特色菜,被譽為中華民族一年一度家庭團聚的文化盛典。

可十年過去了,吳莉才第一次有條件看春晚,熱愛表演、向往舞台的她自然不願意錯過。

還別,單從年份上來算的話,從前世到今生,這也是吳正第一次看春晚。

而且還是一屆吳正沒看過的春晚。

他也有所期待。

莊凝文也很期待。

就算是在美國長大,她也聽過春晚的大名,而且同樣也是第一次有機會看。

晚上八點,春晚準時開始。

一開始就是漫長的開場動畫。

非常簡單的動畫在延續了整整一分鍾後,最後演繹成一朵倒映在水麵的荷花,接著再出現了“199春節聯歡晚會”這幾個很端正的大字。

實在的,在見過世麵的吳正眼裏,這個開場動畫簡直土得掉渣。

這很是讓吳正擔心這屆春晚的質量。

不過還好,第一個開場節目就吸引了吳正的注意。

“正月裏,正月正,打花巴掌點花燈……”

稚·嫩的童聲從電視裏傳了出來。

這個由朋友所表演的《掛紅燈》節目,立即就給大家帶來了濃濃的年味。

“什麼燈,鯉魚燈,連年有餘五穀豐……”

“你點燈,我點燈,家家戶戶掛紅燈,掛紅燈,喜洋洋,一年更比一年強,更富強,更興旺……”

別的不,單是這些朗朗上口的童謠歌詞,就給了吳正很大的感觸。

這也許是一場很有年代感的春晚。

吳正記得,後世曾對三十多年的春晚進行過總結,八十年代的春晚,主旋律就是歌曲,適當地加上一些品、相聲、舞蹈、雜技等。

到了九十年代,春晚的主旋律就更加關注家庭、關注人性、關注人情,反應改革開放。

現在看來,這是很有道理的。

一首簡單的《掛紅燈》,就把市場經濟形勢下家家戶戶喜洋洋這種麵目,以及一年更比一年強這種發展趨勢很好地體現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