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11月15日上午八點,溥儀在乾清宮登基。當天下午兩點,慈禧太後去世。外務部照會外國使館,通告光緒皇帝死訊,以及溥儀已經繼承大統。在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後去世前幾天,“軍隊就已經進入警戒狀態,準備應對由於皇帝駕崩可能引發的任何騷亂,以及由於慈禧太後薨逝而引發的任何武裝起義”。

由江浙鐵路引發的萬人對抗朝廷風潮令北京方麵緊張異常,因為這不是孤例。1901年慈禧太後宣布新政後,各級官府不但沒有給民眾創造新生活,相反,他們還以新政之名征收苛捐雜稅。長沙就爆發過饑民暴動,民眾高喊“撫台給我飯吃”、“把撫台拖出來殺死”的口號。據不完全統計,1905年全國反苛捐雜稅、反饑餓的抗議活動為103次,1907年為188次。[97]

反抗活動常常要通過軍隊鎮壓、民政救濟措施才能得以平息,而清政府執政集團最擔心的就是各地會革命不斷。慶親王奕劻的女婿恩銘於1907年7月6日被革命黨刺死;同年12月,孫中山、黃興在廣西鎮南關策劃武裝起義;1908年3月,黃興領導馬篤山起義,孫中山委派會黨領袖黃明堂在雲南河口領導起義;1908年11月,安徽嶽王會成員熊成基領導安慶新軍起義。

清政府執政集團在擔心民眾騷亂的同時,更擔心革命黨會突然襲擊京師。陸軍部尚書鐵良“調集兩支軍隊作為預備隊駐防在首都的各個據點,另有二十支憲兵分隊派往各個外國使館以阻止人們接近”。攝政王載灃向各地督撫們下達命令,“像從前一樣繼續管理好地方事務”,沒有北京詔令不得擅自進京,“全國為過世的皇帝陛下服喪百天,而朝廷將守孝三年”。[98]

盛宣懷豪賭押中的清政府執政集團少壯派正式走上大清帝國的前台。1908年12月,攝政王載灃欲以“跋扈不臣,萬難姑容”的罪名,嚴懲袁世凱。肅親王善耆、鎮國公載澤建議載灃:“此時若不速作處置,則內外軍政方麵,皆是袁之黨羽,從前袁所畏懼的是慈禧太後,太後一死,在袁的心目中已無人可以鉗製他了,異日勢力養成,消除更為不易,且恐禍在不測。”[99]

注釋:

[1]熊性美、閻光華編:《開灤煤礦礦權史料》,南開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2](清)甘厚慈輯:《北洋公牘類纂》,文海出版社1966年版。

[3]熊性美、閻光華編:《開灤煤礦礦權史料》,南開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4]楊磊主編:《開灤130年重要曆史事件》,新華出版社2008年版。

[5](清)甘厚慈輯:《北洋公牘類纂》,文海出版社1966年版。

[6]《開灤礦物案》翻譯稿,私家珍藏。

[7]《開灤礦物案》翻譯稿,私家珍藏。

[8]熊性美、閻光華編:《開灤煤礦礦權史料》,南開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9]胡光麃:《波逐六十年》,《近代史資料》總第36期。

[10]《開灤礦物案》翻譯稿,私家珍藏。

[11](清)甘厚慈輯:《北洋公牘類纂》,文海出版社1966年版。

[12]《開灤礦物案》翻譯稿,私家珍藏。

[13]《開灤礦物案》翻譯稿,私家珍藏。

[14]嚴複:《論世變之亟——嚴複集》,遼寧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5]熊性美、閻光華編:《開灤煤礦礦權史料》,南開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16]《開灤礦物案》翻譯稿,私家珍藏。

[17]熊性美、閻光華編:《開灤煤礦礦權史料》,南開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18]熊性美、閻光華編:《開灤煤礦礦權史料》,南開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19]熊性美、閻光華編:《開灤煤礦礦權史料》,南開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20]魏子初編撰:《帝國主義與開灤煤礦》,神州國光出版社1954年版。

[21]第一曆史檔案館:《清末憲政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