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綜合生態係統管理概述(1)(1 / 3)

生態係統是由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群落以及它們賴以生存的環境所組成的。綜合生態係統管理是全麵的、科學的管理自然資源的方法,它強調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結合,注重公眾參與尤其是管理機構和相關職能部門的協調與合作,它具有綜合性、可持續性、科學性、公正性和靈活性等五大特點。推崇這一新的管理理念、管理策略、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對於指導、促進和加強我國環境資源管理工作和環境資源法製建設,特別是中國西部土地退化防治和法規政策能力建設具有長遠的理論指導意義和重要的現實作用。

第一節 綜合生態係統管理概念

一、生態學和生態係統概述

生態學是德國生物學家伊·海克爾(E.Haeckel)於1866年創立的。他把生態學定義為研究有機體與環境之間相互關係的科學。他指出:“我們可以把生態學理解為關於有機體與周圍外部世界的關係的一般學科,外部世界是廣義的生存條件。”①1875年,奧地利地質學家修斯提出了生命圈的概念,繼而演進為生物圈。俄國科學家弗納斯基(又譯為維爾納德斯基)早在1926年就編寫了一本關於生物圈的書,並發展形成了世界公認的生物圈學說。1935年,英國生態學家坦斯利(A.G.Tansley)在其所著《植物生態學導論》一書中提出了“生態係統”的概念,認為:“我們所謂的生態係統,包括整個生物群落及其所在的環境物理化學因素(氣候土壤因素等),它們是一個自然係統的整體。”①

生態學告訴我們,人的環境行為必須符合科學的生態觀和生態規律,生態活動的目標應該是追求最好的“生態效益”。例如,據水利部《中國98大洪水》統計資料,1998年長江洪水全國受災麵積22.3萬平方公裏,成災麵積13.8萬平方公裏,夏糧減產11%,受災人口2.23億,死亡人數4150人,倒塌房屋685萬間,直接經濟損失2251億,影響國民經濟增長0.5個百分點。人們曾從不同角度分析造成這次災難的根源,分別將其歸結於水災、水土流失等原因。但據生態學家、環境學專家的分析,這次長江水災是“中水量,高水位,大災害”,造成這次特大損失的原因很多,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長江流域整體生態係統受到破壞。表麵上看起來是水災,水是我們的命脈,但是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生命(生物),生物的基礎則是森林、草原和植被。也就是說,這次長江大水災是水、山、土、林、草所組成的生態係統之災。

關於生態係統的定義,1935年英國生態學家坦斯利認為,生態係統包括整個生物群落及其所在的環境物理化學因素(氣候土壤因素等)。它們是一個自然係統的整體。②按照《生物多樣性公約》第2條規定:“‘生態係統’是指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群落和它們的無生命環境交互作用形成的、作為一個功能單位的動態複合體。”

根據生態學家的生態理論和生態係統的禍福變幻,我們認為,生態係統應當是指一定地理空間範圍內,具有一定機能的生態單元。它是由相互密切聯係的生命有機體,譬如植物、動物及其他生物,以及這些有機體與其物理環境,譬如氣候、土壤、水、地形等相互作用所組成的。

二、生態係統的特點

生態係統具有如下特點:

(1)生態係統和生物多樣性對人類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和作用。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各種生命資源的彙集和未來農業、林業、醫藥業發展的基礎,為人類提供食物、能源、材料等基本需求。豐富多彩的生物與它們的物理環境共同構成了人類所賴以生存的生物支撐係統,為全人類帶來了難以估量的利益。人類文化的多樣性很大程度上起源於生物及其環境的多樣性。人類是生態係統的有機組成部分,在人類活動愈來愈強烈的大背景下,對生態係統的影響日趨顯著,人類的福祉將越來越依賴於健康的、生產力高的、可持續的生態係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