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樂之家,乃是整個華夏著名的一個評論網站,他乃是一個集書評,影評,樂評於一身的大型網站,自成立至今,已經有著十多年之久。
而伯樂之家,用戶群大部人是具有良好教育背景的都市青年,包括白領及大學生。他們熱愛生活,除了閱讀、看電影、聽音樂,有著足夠的時間,活躍於各個版塊。
也隻有這些人,才有時間看書,看電影,聽音樂,因此,大部分的評論,也基本上是也是出自這些人之手,當然,還有一部分影評人,乃是靠這個技藝混飯吃。
伯樂之家,除了這三個版塊之外,則又延伸了許多諸如交友,線下的一些活動,當然,這些所有的活動,都是基於伯樂之家,越來越得到大家的認可。
正如,伯樂之家的老總曾經說過,你經常對著書店裏的綿綿不絕的封麵發呆嗎?或者頭暈腦漲地從音像店的琳琅滿目中逃出?寬帶下載和網上購物降臨之後,即使在最小的城鎮,你的選擇也在每天成百上千地增加。這其中一定有你喜愛的東西,但十有八九它們會在不知不覺中和你擦肩而過。媒體讓老少鹹宜的大片無處不在,對隻適合一群人的東西卻顯得力不從心。而且,蘿卜青菜,各有所愛,不管電視的娛樂編輯和報紙的書評作家多麼公正和勤勉,他們的幫助都不可能對所有人同樣有效。
而這所需要的便是,所有的人都全部動作起來,也許,一部電影,一部小說,甚至於一首音樂,你隨意的一個評論,卻能夠帶給許多人參考價值。
往往,影評在伯樂之家,占據著三分之二,而至於書評與樂評,則是一共占居三分之一,畢竟,那怕華夏的影視再落後,眾人對於電影的喜愛程度,依舊是沒有減少。
因此,往往伯樂之家,基本上,會常年累月的被影評人所霸占,然而,今天,則是出現了一個奇觀,那怕是,整個影評區,一片冷靜,而書評評論區,則是相當的熱鬧,甚至出現了屠版的情況。
而所有的人,討論激烈的,基本上都是在圍繞著最近銷售火爆,引領著傳統文學界的潮流《明朝那些事》。
趙澤最近幾天一發狠,基本上除了寫劇本之外,便是將心思放到《明朝那些事》身上,如今的銷售火爆,趙澤更是明白打鐵需趁熱,因此,第四部《粉飾太平》,第五部《帝國飄搖》,這兩部,趙澤也是全都交給了付塵。
而伴隨著這兩部的投入,可以說,《明朝那些事》以一種詭異的速度,五部同時銷售,想要不火爆也不行,而與之而來的則是網絡上,尤其是伯樂之家,書評人的集體討論。
“三觀盡毀,作者真乃牛人——風韻婷。
此書改變了我的三觀,華夏是個偉大的民族,我們華夏一直以來,都是如此的猶如蒲緯一般,堅韌無比,而我不應該總是聽從一些網上的輿論導向,對我們的國家,卻是那麼的憤青,而是應該相信我們的祖國,而我更是從徐階,張居正身上,明白,根本就沒有絕對的好與壞,我們應該所持有的便是良心與信念,愛祖國,堅持我們曾經的夢想與理想。
想起來一句話,那便是:“要有最樸素的生活與最遙遠的夢想,即使明日天寒地凍,路遠馬亡!”
“黑與白,從來都不是那麼的明確——mishell。
從來不知道曆史可以寫的這樣有趣。教科書上的曆史是死板的,它隻會告訴我們某某年發生了某某事,某某人是奸臣還是好人。一個兩三百年的朝代向來隻有幾個節點,以及寥寥幾個形容詞,譬如大唐繁榮、宋朝積弱、明朝黑暗等等。許許多多曆史人物被寫的單薄而蒼白,因為教科書隻需要他們身上顯現曆史性的那一點。
因為渴望了解曆史,我也買了《史記》、《資治通鑒》。受困於古文知識的薄弱,這類書籍則顯得晦澀難懂,很難通篇讀下去;並且以前不愛動腦思考,對世事人情了解甚少,即便讀了,也不過是知道很久以前,曾經發生了這麼一件事而已。
這遠遠不夠。
處在奔三的年紀,多多少少對這個世界有了自己的認知,對生活有了更多的思考。從前的世界觀不能說全然倒塌,但至少也崩壞了不少。不再是住在象牙塔裏的小姑娘,窗外的世界都是溫情的,不是黑就是白,不是好人就是壞人,對權威有著絕對的信任。我慢慢認識到這是不對的,開始接受這個世界的不完美,在黑白之間添加其他的色彩,《明朝那些事兒》則促進了這種轉變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