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雖然是在說史,但是更多的是在講曆史故事中的人——一個個充滿感情的、人性光輝點和弱點同時閃閃發光的人。張居正是權臣,但是他作風奢華,也會以權謀私;海瑞清正廉明,但是能力平庸,沒啥貢獻;戚繼光戰績彪悍,但也結交權臣。我們站在藍天下,沐浴著陽光,但是身後是影子。世界從來不是鮮花和掌聲構成的,但也從來沒有黑暗的讓人絕望。”
無數的短評長評,幾乎將整個“伯樂之家”給徹底的占領了,這些書評裏,學生,工薪族,白領,麗人,甚至於老板等等,無數的人,仿佛是在迫不及待的想要表表述自己看此書的心情而已。
然而,除了好評之外,也有著一些差評以及並不太正同的書評所在。
“看完此書,鑒定為垃圾——金施小惠。
看得這麼多人給好評,還以為有多好,但是,看完之後,我不得不公平公證的說兩個字:”垃圾”,雖然能夠讓人看下去,但是,根本就沒有別的有意義的事,真不明白,那些誇大的,是不是都是雇傭的水軍,這本書,簡直就像是失婦足女所做的那般,就是讓你,趕緊射,射完之後,便是什麼都沒有了。
作者,完完全全就是打著曆史的旗號寫的一本小白文,完完全全的都是站在最高層,仿佛在評論著一個又一個偉人,但是,作者其實就是現實中不如意的吊絲而已”
“作者有點太過於自大了——清流古韻。
不得不說,此書的寫法,倒是相當的生動有趣,語言是詼諧幽默的,作者倒是講故事的好手。
可是,作者卻是將此書直接說是“正史,有點太過於自大了,如果沒有這個標榜,或許此書的作者會感覺到不會熱賣,但是,最基本的道德底線,作者莫非都沒有了嗎?
正猶如現在的市場上,許多打著虛構史書的作品一樣,他們一樣會大賣,那此書,也許有人會當成“正史”,不過,也僅僅隻是腦補而已,卻不像作者這樣,打著行騙的幌子。
本來,能夠將《明史》寫的如此有趣,我倒是對作者佩服不已,同時,也感覺作者應該會聲名遠播,但是,如此做法,作者,你這麼不要臉,你爸媽知道嗎?”
諸多差的書評,也是相當之多,可以說,整個伯樂之家,關於《明朝那些事》的討論,已經讓伯樂之家的流量在瘋狂的攀升著,而緊接著,一位影評人的評說,更是將《明朝那些事》推到了高峰。
“不會不朽,但不會簡單——唯愛lin。
為什麼會正兒八經的開始看這部書,我也不太清楚,或許,是因為厭倦了所謂的正統,所謂的學究吧。
曆史本身的事情是很有趣的,就像史記裏麵的很多故事,百讀不厭,很有趣味。隻是不知道為什麼,傳統的涉入曆史的角度,有人選擇搞學究,有人選擇戲說,要麼太正經,要麼瞎胡說。
喜歡一些楊波先生寫的《超級刺客》,雖然也是寫的曆史,但是,卻是獨開新路,乃是從刺客的角度,描寫整個朝代的興盛,也是讓人看罷,感覺到相當的幽默與激動。
《明朝那些事兒》,個人感覺,就是這樣一本書。
看似調侃一般的語言,卻呈現真實的曆史事件,讓人輕鬆的就能進入那些曾經或輝煌或暗淡或榮耀或恥辱的歲月,去了解去認識那些曾活躍在曆史歲月中的人。
當然,也可能是鄙人才疏學淺,看不懂太學究的東西,所以覺得這種文體比較好接受。但是,我記得白居易先生寫文章有個習慣,寫完之後會拿給街上的老太太看,他的用意很明顯:爭取讓最普通的老百姓都看得懂。正所謂:通俗易懂。
再有就是如今華夏央視也在想著將整個曆史都搬上大舞台,可以以講壇的形式,讓所有的人,都能夠明白曆史,到底是個什麼玩意。
所以我覺得,今天有人能夠用這樣的方式來呈現曆史,很難得。
不過,客觀的講,不會不朽。
但是,不簡單。”
這篇書評,可以說是相當的簡單,但是,所造成的轟動,卻是相當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