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濕地的“姐妹花”——森林、海洋
1.綠色財富——森林
覆蓋在大地上的鬱鬱蔥蔥的森林,是自然界擁有的一筆巨大而又最珍貴的“綠色財富”。
森林是地球上最大的陸地生態係統,是全球生物圈中重要的一環,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資源和環境。在維護地球生態平衡方麵,它與濕地、海洋一起構成了人類生存的天然屏障。
森林是林木、伴生植物、動物及其與環境的綜合體,它是由樹木為主體所組成的地表生物群落,具有豐富的物種、複雜的結構以及多種多樣的功能。
森林與所在空間的非生物環境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構成完整的生態係統。森林群落學、地植物學和植被學稱它是“森林植物群落”,生態學稱它為“森林生態係統”。
森林是一個高密度樹木的區域。這些植物群落覆蓋了全球很大麵積並且對二氧化碳下降、動物群落、水文湍流調節和鞏固土壤起著重要作用,構成地球生物圈當中的一個最重要方麵。
2.地球之肺——森林與人類
森林是保護、發展、可再生的一種自然資源,具有經濟、生態和社會三大效益。
森林是人類的老家,人類是從這裏起源和發展起來的。
人類的祖先最初就生活在森林裏。他們靠采集野果、捕捉鳥獸為食,用樹葉、獸皮做衣服,在樹枝上架巢做屋。
直到今天,森林仍然為我們提供著生產和生活所必需的各種資源。
估計世界上有3億人以森林為家,靠森林謀生。
森林提供包括果子、種子、堅果、根莖、塊莖、菌類等各種食物,森林灌木叢中的動物還給人們提供肉食和動物蛋白。
森林的木材可以用來造房子,開礦山,修鐵路,架橋梁,造紙,做家具……其他的林產品也豐富多彩,鬆脂、烤膠、蟲蠟、香料等,都是輕工業的原料。
世界上大多數的藥材仍然依靠植物和森林取得。在發達國家,1/4藥品中的活性配料來自藥用植物。
薪柴還是一些發展中國家的主要燃料。世界上約有20億人靠木柴和木炭做飯。像布隆迪、不丹等一些國家,90%以上的能源靠森林提供。
森林能改善空氣質量。它就像大自然的“調度師”,調節著自然界中空氣和水的循環,它還能影響氣候變化,保護土壤不受風雨侵犯,減輕環境汙染給人們帶來的危害。
森林能緩解“熱島效應”,是“地球之肺”。每一棵樹木都是一個氧氣發生器和二氧化碳吸收器。一棵椴樹一天能吸收16千克二氧化碳,150公頃楊、柳、槐等闊葉林一天可產生100噸氧氣。
森林能涵養水源,在水的自然循環中發揮重要的作用。“青山常在,碧水長流”,樹總是同水聯係在一起的。降下的雨水,一部分被樹冠截留,大部分落到樹下的枯枝敗葉和疏鬆多孔的林地土壤裏被蓄存起來,有的被林中植物根係吸收,有的通過蒸發返回大氣。
1公頃森林一年能蒸發8000噸水,使林區空氣濕潤,降水增加,冬暖夏涼,這樣它又起到了調節氣候的作用。
森林能防風固沙,防止水土流失。狂風吹來,它用樹身、樹冠擋住去路,降低風速,樹根又長又密,抓住土壤,不讓大風吹走。
大雨降落到森林裏,滲入土壤深層和岩石縫隙,以地下水的形式緩緩流出,衝不走土壤。據非洲肯尼亞的記錄,當年降水量為500毫米時,農墾地的泥沙流失量是林區的100倍,放牧地的泥沙流失量是林區的3000倍。因此,人類要治理沙漠化和水土流失,最好的幫手就是森林。
森林的許多綠色植物可以美化自然環境,讓人類的生存環境變得更好。
總之,森林是陸地生態環境的主體,是大自然的調節器。它還在豐富生物品種、減輕噪聲汙染、優化投資環境、增加旅遊景點、帶動種苗和花卉產業等方麵有著突出的作用。
森林是人類的福祉,保護森林就是保護人類的生存環境,也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3.藍色血液——海洋
海洋是連綿不絕的鹽水水域,分布於地表的巨大盆地中。
海洋的麵積約3620萬平方千米,約占地球表麵積的70.9%。海洋中含有1.5億多萬立方千米的水,約占地球上總水量的97.5%。全球海洋一般被分為數個大洋和麵積較小的海。海洋大部分以陸地和海底地形線為界,四大洋在環繞南極大陸的水域大片相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