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素的含義
激素是由人和動物的某些細胞合成和分泌,能調節機體生理活動的特殊物質。“激素”一詞來源於希臘文,意為“奮起”或“激起”。現在把凡是通過血液循環或組織液起傳遞信息作用的化學物質,都稱為激素。激素的分泌量均極微,為毫微克(十億分之一克)水平,但其調節作用非常明顯。激素作用廣悲傷使人體分泌泛,但不參加具體的代謝過程,隻對特定的代謝和生理過程起調節作用,調節代謝及生理過程的進行速度和方向,從而使機體的活動更適應於內外環境的變化。激素的作用機製是通過與細胞膜上或細胞質中的專一性受體蛋白結合而將信息傳入細胞,引起細胞內發生一係列相應的連鎖變化,最後表達出激素的生理效應。激素的生理作用主要是:通過調節蛋白質、糖和脂肪等物質的代謝與水鹽代謝,維持代謝的平衡,為生理活動提供能量;促進細胞的分裂與分化,確保各組織、器官的正常生長、發育及成熟,並影響衰老過程;影響神經係統的發育及其活動;促進生殖器官的發育與成熟,調節生殖過程;與神經係統密切配合,使機體能更好地適應環境變化。研究激素不僅可了解某些激素對動物和人體的生長、發育、生殖的影響及致病的機理,還可利用測定激素來診斷疾病。許多激素製劑及其人工合成的產物已廣泛應用於臨床治療及農業生產。利用遺傳工程的方法使細菌生產某些激素,如生長激素、胰島素等已經成為現實,並已廣泛應用於臨床上。
1932年,有人研究發現,當患柯興綜合征時,病人會出現抑鬱。柯興綜合征是由於腎上腺皮質激素過多引起的一種綜合征。後來人們發現這種病人60%~80%情緒低落。患病時有時需要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是因為激素可以抗過敏、抗病毒,使機體渡過難關,所以在臨床得到廣泛應用。使用激素後,體內腎上腺皮質激素會相對增多,某些人就會導致不同程度的情緒低落和自卑,並伴有焦慮和情緒不穩定,如容易發脾氣,易傷感或哭泣等。至於為什麼體內皮質激素增多會引起抑鬱,目前尚不十分了解,可能外源性激素改變了腦垂體腎上腺係統的平衡,而這種失平衡又可影響其他激素和神經介質而導致抑鬱。出現抑鬱時,可適當使用一些抗抑鬱藥,停用激素後會逐漸恢複正常的。
腎上腺分泌的激素及其作用
人體的腎上腺位於左右腎髒的上方,扁平狀,長度為4厘米~6厘米,寬約2厘米~3厘米,厚為3厘米~6厘米。右腎上腺約呈三角形,左腎上腺略似半月形。腎上腺的重量在出生後逐漸增大。新生兒約6克,成人則為10克~15克。腎上腺分為兩部分,外麵的一層厚而顏色較淺,稱為皮質;中間的一團顏色較深,稱為髓質。這兩種物質在胚胎時期來源於不同的部位,在低等的動物中也不成這種包被關係。魚類幾乎沒有成形的腎上腺。由自主神經的神經節變化而來的髓質以顆粒狀態散布於體腔壁和兩腎之間,這種結構可以被含鉻的染料所染色,被稱為“嗜鉻組織”,分布於腎間的皮質又被稱為腎間組織。腎上腺內這兩部分組織在腎上腺激素高等動物中的結合,是自主神經係統與內分泌係統合作的十分典型而又有趣的極好例子。腎上腺的兩部分,不僅在形態位置、顏色及來源上有差異,它們所分泌的激素也完全不同。腎上腺皮質分泌的激素因其化學結構很像膽固醇,所以又稱為“類固醇”。類固醇又分為兩類,即皮質醇和醛固酮。皮質醇因其可以促進體內蛋白質轉化為葡萄糖,同時又可抑製葡萄糖的分解而被稱為“糖皮質激素”。皮質醇不僅有這種“開源”和“節流”的作用,其最重要的作用是參加應激反應。所謂應激反應是指機體對劇烈的環境溫度變化、缺氧、創傷、休克及饑餓等刺激作出的反應。在應激反應中,皮質醇分泌量增加,同時通過增加能量的方式調動體內各器官協同工作,共度難關。醛固酮的主要作用是促進腎髒中收集管吸收鈉、排出鉀從而維持機體內環境的穩定。
由於體內滲透壓的作用,在鈉被保住的同時,水也被保住。醛固酮也因這種“保鈉保水排鉀”的作用而被稱為“鹽皮質激素”。皮質激素還有一個共同的作用,就是減緩血管中髓質激素的分解速度。髓質分泌兩種激素: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後者與前者的差異是其化學結構式比前者少一個甲基(─CH3)。
關於腎上腺素的作用,目前流行的是所謂“應急學說”。即腎上腺素作用於中樞神經係統,提高興奮度,使機體警覺性提高,反應靈敏,使呼吸加快、心率加速,升高血壓使血流重新分配(即收縮內髒中的血管來增加肌肉中的血量)。總之,腎上腺素的作用就是幫助機體應付突發性的緊急事件。當病人休克昏迷時,醫生在搶救時所注射的“強心針”就是腎上腺素。但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的一大特點就是維持的時間很短,其半衰期為20秒,就是說每過20秒鍾,就有一半量的腎上腺素被分解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