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樹錚又沉吟了半晌,終於緩緩道:“耀如是吧?”常瑞青忙上前一步,一臉謙恭地道:“學生在。”徐樹錚點了點頭:“我知道你是有才華的,又能一心為國家設想,中央正是需要你這樣的年輕才俊,眼下是保定三期畢業的當口,耀如啊,你對自己的將來可有什麼打算嗎?想不想去東斡士官學校留學?”
以常瑞青的曆史知識,當然知道徐樹錚口中的東斡士官學校在清末民初的時候,可是中國高級將領的搖籃!包括眼前這位徐樹錚,還有保定軍校的校長楊祖德,山西的閻錫山,雲南的唐繼堯,江西的李烈鈞,孫中山的心腹大將許崇智等等一大堆民初躥升起來的大小軍閥都是東斡士官畢業的,就連那位日後民國的頭一號反麵人物蔣介石,也號稱是東斡士官出身。所以,徐樹錚提出要讓常瑞青去東斡士官鍍金,明顯是有提攜的意思。不過嘛,眼下已經不是民初了!東斡士官這張金字招牌可是明顯走低,就是比起自己的保定三期也強的有限,而且要去讀這個東斡士官,沒有三年時間是回不了國的,到時候可就要錯過一大堆的機會嘍!
“學生多謝錚公的栽培!”常瑞青啪的一個立正,給徐樹錚又行了個軍禮,口中的稱呼也由次長變成了更親近幾分的“錚公”。他一臉鄭重地望著徐樹錚,一字一頓地道:“學生不想去東斡。”
“不想去東斡?”聽到這個回答,徐樹錚和楊祖德都是一愣,兩人相互看了對方一眼,楊祖德沉聲問道:“耀如,為什麼麼?”
常瑞青衝著兩人畢恭畢敬鞠了個躬:“錚公,校長,學生知道您二位是有意栽培學生,不過學生也有一些自己的想法。”說著他又看了兩位北洋將軍一眼,語氣誠懇地道:“這次學生聯合了一些同窗好友,貿然給段芝老和錚公上書,鼓吹參戰救國,此舉如果成功,國家固然有望,可代價卻是將幾十萬我們中國的大好青年推進了歐戰的火海!身為首倡者,學生和那些參與上書的同窗,自然有義務以一個中國軍人的身份帶頭走上歐洲戰場為國效命,哪怕馬革裹屍,也在所不惜!”
一屋子的北洋軍人聽到這個話,都是暗自吃了一驚!眼神裏麵更多了幾分複雜的神色,有惋惜的,有敬佩的,有不屑一顧的,更多的,則是懷疑的目光。這位是來真的,還是在說假話?看這個大義凜然的模樣兒,要是說真話,那就是個不值一提的傻瓜!要是在說假話,就定是個亂世梟雄般的人物!那可就值得好好結交一番了……
“耀如,你是說在《參戰救國論》上署名的十二位保定三期士官生都已經下了到歐戰的火海中去搏一把的決心了?”徐樹錚不動聲色地道。
“正是!”常瑞青不慌不忙從口袋裏摸出一份十二個人聯名的“請戰書”,雙手拿了遞給了徐樹錚。
“好!好!果然是長江後浪推前浪啊!能把十二個人捏在一起也是不容易了。”徐樹錚拿著“請戰書”似看非看地掃了幾眼,然後笑了笑就收了起來。”耀如,既然你能做到這一點,那我也就不妨再提攜你一把。”說著,他又略微頓了一下,“參戰的事情八字還沒有一撇,更談不上編練參戰軍。不過這段時間,京畿拱衛軍正在擴編成第十三師,連長排長的職務還是大把的,怎麼樣?不算屈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