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征服北極地區的人們(1)(2 / 3)

為躲避冰山的威脅,荷蘭的威廉巴倫支從格陵蘭東部海洋北上,果然很順利地進入北極海域,來到一群島嶼麵前,後稱為“斯匹次卑爾根”群島,意為“尖峭的山地”。這一帶海域很富饒,海豹、鯨、海象比比皆是,一時間,這裏的捕捉業發達起來,但這些繁榮景象都是在夏季。冬天一到,北極的漫漫長夜即將來臨。在巴倫支海域,冬夜長達100多天,從10月下旬到次年的2月,氣候更加寒冷。後來,幾個英國人因事故不得不留下來過一個極地的冬天,安然無恙地迎來了夏天,這才消除了人們對於極地冬天的恐懼心理,對以後的探險業起到促進作用。

探險家們不斷總結經驗,使航行越來越向更北的地區挺進。但隨之而來的浮冰也越來越多,有時藍色的海麵竟完全被浮冰所覆蓋,探險船隻經常為冰所禁錮,動彈不得。

浮冰和冰山同是極地探險隊的勁敵,但浮冰似乎比冰山的危害還大。浮冰不是來自陸地,它是海水本身凍結而成。淡水攝氏零度結冰,海水含鹽,冰點降低。當溫度下降到某程度後,海水結冰。起初是薄冰,隨溫度下降形成廣闊的冰原。由於波浪、海流、潮汐作用,冰原往往碎裂成大大小小的冰塊,漂浮在海麵上,就成浮冰。若海麵平靜,這些冰就會凍在一起。

所以探險船隻要被浮冰包圍,有的就凍結在其中,造成無法逃脫的危險。多少探險隊因此而喪生。

1845~1846年,英國著名的極地探險家富蘭克林,率領129人的探險隊,考察北極。盡管他們使用的是當時動力最大、裝備最好的船,船上有蒸汽機、螺旋槳推進器,而且還安裝了前所未有的、用以取暖的熱水管係統,但仍然未能抵擋住冰的力量。從富蘭克林考察日記的一段描寫中,可看出這些探險者們的遭遇:“暴風整整地怒吼了一夜,冰也一夜都在發出破裂的響聲。到了早晨,人們看見他們的船,隻剩下一些被打碎的木片、幾根倒在冰上的桅杆和亂纏在桅杆上的繩索了。可是還好,遠處隱隱約約可望見幾條海岸線,和覆蓋在上麵、放出藍光的冰雪。人們從破冰中間把放著糧食的小舢板推向伸向海岸的浮冰塊,向岸邊拉去。他們凍得直發抖。努力了兩天才靠岸。在這段艱難的道路上,有四個人沉到冰下麵去了。同伴們搶救也來不及,浮冰一下子就在這幾個不幸的人的頭上合攏了。……到了陸地上,這些旅行探險者也沒有什麼可高興的。這裏1000千米以內,沒有人煙,隻有覆蓋著冰的岩石和冰原。從這裏往前走很遠,有些美國人的采購站,要幾個月才能到達。糧食不多了,富蘭克林鼓勵同伴繼續前進。人們受到鼓舞,增添了力量,繼續南行。白天越來越短,刺人皮膚的雪花,隨風襲來,寒冷徹骨。每天晚上躲在舢板下避風,天剛亮就上路。

“第二個星期快完的時候,糧食吃光了。星期五的夜晚,兩名隊員因寒冷和饑餓而死。天一亮,和往常一樣地南行。他們發現一所小房子,但沒有人住,隻有一架白熊的骨骼,上邊還有一點幹肉。富蘭克林勸大家刮下來分吃。第二天,又有一些人不聲不響地死去……”

129名探險隊員,就這樣先後都長眠在冰雪之鄉。在以後的30年內,英國人曾裝備過多個考察團去尋找他們,同時,也去尋找最短的航道,去接近北極極頂。然而,他們尋找的結果隻能是冷酷的事實。盡管獲取了許多有關北極區域的知識,但北極極心地區仍是未解之謎。

南森的浮冰漂流探險

冰山和浮冰雖然給極地探險隊帶來嚴重的威脅,卻擋不住人類探索極地的決心。盡管1881年,美國的喬治·華盛頓·德郎探險隊,試圖隨浮冰塊往北漂流,以達到北極或其周圍的陸地的探險以失敗而告終;美國的另一支格利裏探險隊也因指揮不當在冰天雪地中得不到救濟,成為19世紀北極探險史上第三個遭遇不幸的隊伍。挪威南森博士領導的“先鋒”探險隊卻依然勇闖北極,最終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南森成為深入北極心髒地區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