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哥倫布”計劃(1 / 2)

我背靠著艦倉,半躺在床上,手中心形的掛件持續發出一道鐳射光,投射在艦倉的牆壁上,眼睛注視著鐳射光產生的圖像。

畫麵裏晚霞夕照,把雲彩都滌成通紅,一米金色的陽光透過雲層的間隙,斜射在湖鏡之上,波光鱗雲。

岸邊高大的法式梧桐在微風中枝葉輕擺。

在一片綠茵茵的草地上,年輕的母親正在嬉逐著一個頑皮的男孩,男孩扭動著身軀躲避著母親的追趕,大聲嬉笑著,他那無邪的笑聲好似風鈴般悅耳動聽。

母親追到了孩子,洋溢著幸福的喜悅。她把孩子抱起,輕盈的旋轉著,好像兩隻翩翩起舞的蝴蝶……

遠處法式梧桐下,一個老年婦女帶著老花眼鏡在安樂椅的搖擺中,編織著一件男式的毛線衣。

一切都是如此溫馨而自然,仿佛才在眼前發生。

我沉浸在影像之中,似乎回到了家園,丟下行囊,徑自朝妻子和孩子跑去,臉上蕩漾著歡樂的笑容,想加入這個溫馨的場景。而妻子和孩子看到了我的到來,驚喜的發出歡笑,尖叫著朝我飛撲而來……

手中的掛件因為播放的視頻已經結束而發出嘀嘀嘀的警告之聲,而我卻沉浸在幸福之中,對於掛件發出的聲音全然不知。

星際旅途是何等漫長而極其枯燥乏味的。

為了保持宇航員的行駛生命時間,減去不必要的漫長等待,所以人體休眠技術被廣泛應用於航天領域之中。

雖然這個技術並不是什麼嶄新的技術,但是運用於人類卻不過短短幾十年而已,我們可以把魚類冷凍以保持它的新鮮口感,但是把凍死的魚再次從冷凍中複蘇這就是這個技術的核心。

人體休眠技術的核心在於人體意識的複蘇,因為冷凍以後難免與外界產生脫節,許多文化技術及事物需要更新並且還要與之連接。所以一些聰明的科學家發明了一樣嶄新技術,在人體的大腦中安裝集成芯片。

芯片不僅可以提供儲存、更換等作用而且還能升級。

芯片和大腦的鏈連雖然它不能控製人類的意識,但是可以幫助人類減去漫長的學習知識技術等時間。也就是說假使裝設了晶片的孩童,隻要鏈連吻合,不但擁有大量知識和技術,也能像資深博士一樣大談某種技術的先進理論,這項技術由於剛研發並沒有推廣隻在小範圍使用。

由於剛剛複蘇身體自然有些不適應。

艦倉內智能機器人R5朝我走來,R5可以與我同步這5年星際旅途之中地球發生的重大事件、先進知識以及高端科技等信息。

R5是個智能機器人,與我相處有些年頭了。它不僅有著人類的體型,而且功能相當強大,無論是當時還是現在依舊是領先科技的結晶。

它並不是傳統的液壓式或者機械式驅動的機器人,而是采用先進的仿生肌肉。內部金屬骨骼參照人體骨骼式樣分布,金屬骨骼不僅用於支撐重量,而且還布滿了傳導及接受信息的類神經元的線路模塊。金屬骨骼外部連接的是仿生肌肉,采用了一種新型人造纖維製成。微弱的電離子一旦通過人造纖維體,人造纖維體就會收縮或者擴張,用來實施各個動作,優點是比傳統意義上的液壓式機器人或者機械式機器人更加靈活更加有力。

為了使仿生肌肉不受外界磁場等物質幹擾、汙染及破壞,也為了使它更加堅固而耐用,所以采用了新型鈦合金作為外骨骼包覆。

外骨骼包覆具有非凡的仿生意義,比如甲殼蟲具有外骨骼,它能輕易的舉起比自己身體重量更重的東西,就是因為外骨骼的因素。外骨骼的包覆不僅使它更具力量,而且還能增加它的防護力。

當然R5也可以換成是人造皮膚,采用了人造皮膚後的R5就和人類相差無幾了,除了缺少人類的情感之外另外的幾乎可以以假亂真。不過這不是應用在家庭之中,而是在執行太空任務,自然就沒有這樣的必要,而且製造工藝複雜成本也很高。

R5在我休眠的時候可以取代我的工作,一旦我醒來,它可以和我接軌同步數據,同化我腦部的芯片之餘還能作為我的替身替代我工作。

唯一遺憾的是R5依舊采用核能作為驅動能源。雖然核能技術日臻完美,但是它也是一把雙刃劍,除去核能的不穩定因素之外,對於核能的回收分解處理也繁瑣異常,其成本比製造一個新核能還要多幾倍。

為了使核能使用過程中不會發生泄漏等事故,一般核能外部都采用了火星金屬STL包裹。STL金屬不但耐高溫,並且堅固異常,就是產量過於稀少,而且發掘成本更高,也注定了不能量產。

鑒於STL金屬的貴重一般智能機器人都是沒有的。而且核能機器人一旦被極端分子利用,其危險程度相當恐怖。大街小巷上每一個機器人隨時可能是一個被定時的小型核彈,一旦核能爆炸,巨大的殺傷力傷及無辜民眾,後果嚴重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