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技術難以推廣隻能作為能源過渡,也是正是因為這個原因。
這次探險計劃其實早就已經啟動,聯合國際聯盟彙聚了全世界頂級科學家,運用最新新科技一直致力於打造星際航母用於探知宇宙,尋找新能源、新的殖民地。
不過星際探險數百年以來都沒有什麼進展,主要是局限於動力因素。
星係的遙遠並不是人類的生命時限作為單位可以到達的,動力緩慢使得人類到達一個新的新球往往需要數代人的生命作為單位。
星際與星際之間往往相差數百年光年甚至上萬光年,所以沒有極速的動力推進,人類怎麼可能到達目的地?
不過一切都有可能,地球上每個隔一個世紀都會出現一位智慧超群的超凡科學家。從達爾文,牛頓到愛因斯坦,霍金等等,都引領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在他們的理論基礎引導下,人類的進化速度由原先百萬年為單位逐步縮減。
例如數百萬年前,在人類的萌芽期,人類與其他動物何其相似,並無優勢可言。
數十萬年之前,某些聰明的人類製造並發明了工具,利用了火這個元素,改變了自身周圍的小環境,改善了人類的飲食結構,從芸芸大眾中脫離出來,獨立的進化成具有初步文明的社會結構。
數千年之前,某些聰明的人類發現了金屬,用金屬替代了原有的落後工具,逐漸走出了原始時代。
數百年前,某些聰明的人類發現了煤炭以及汽油等可燃燒物質,替代了原有的落後能源,於是走進了音速發展時代。
一百多年前,人類發現了核能,並把它完善發展,所以才奠定了現在的光速時代。
能源的合理利用以及不斷更新帶動了人類文明的發展,但是無度索取必定是要枯竭的。地球母親被人類這個孩童已經吸幹了她那甘甜的乳汁,能源危機日益逐現,而現在就是出於這樣的囹圄狀況。
人類在使用新能源具有改變環境力量的同時,也在深深的傷害著自己的家園。科技一旦到了瓶頸,也就在製約著人類的發展,要突破這個瓶頸就得尋找新能源作為替代,這個星際探險計劃也因此而來。
由於機器人的廣泛應用,某些人類開始墮落、生活奢靡,極度享受所以不思進取。
工廠不再需要工人,打仗不再需要士兵,農田更不需要農民。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人類對自我的生存價值開始懷疑,絕大部份人類開始無所事事,憑借機器人的服務開始享受所謂的生活。
做飯有機器人,洗衣有機器人,出門有機器人,甚至連**都有機器人,當然除了繁殖以外,機器人無所不在無所不能無所不及。
為此少數智睿的人類開始擔憂自身的出路,思考離開了機器人人類還剩些什麼?正是這樣的想法加快了星際探險殖民計劃的進程,它似乎是人類唯一的出路,也能唯一吸引民眾關注的興趣。
也正是這樣的環境下,作為一個生物工程博士及士官的雙重身份,我有幸被選入到這個代號“哥倫布”的星際探險、尋找新能源及殖民計劃中來。
聯合國際聯盟早在很多年前曾經派出一架“方舟號”無人星際飛船探索宇宙,在偶然的機遇中發現獵戶座R23H5星球有類似地球星球存在。它不僅和地球一樣有氧氣層,有水源有陸地,而且可能存在生物。
對於這樣的發現,聯華國際聯盟高層領導人異常興奮,決定於幾十年前再次派出無人星際飛船登陸R23H5星。
無人星際飛船登陸之後,由於遙遠所以傳來模糊殘缺的數據,監測報告說明R23H5星球大氣成分濃度與地球相當,水質形態結構穩定,土壤酸堿適合植物生長,均適合人類移民,而且報告還顯示R23H5星球地表並未發現文明生物遺存。
消息一經傳出,全世界的人類為之都歡呼雀躍,興奮不已,借助媒體宣傳攻勢,各個都期待某日能帶著自己心愛的機器人到R23H5星球旅遊觀光或者定居。
而我現在乘坐的先驅號就是將要首次登陸R23H5星球的第一批人類。
R5與我的同步是通過短程訊號鍵連,它剛與我同步完成。
忽然艦倉內紅燈閃爍,沉重的警報“嘟嘟”直響,廣播裏播報著我的名字要我迅速趕到指揮艙報到。
看來事態緊急,於是我連忙穿好衣物,小心帶好掛件之後,匆匆往艦橋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