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0章 中國什麼時候開始有稻田養魚的(1 / 1)

稻田養魚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曆史,遠在1700年前的三國時代就有稻田養魚記載。據《魏武四時公製》所敘及:“郫縣子魚黃麟赤尾,出稻田,可以為醬”。魏武即曹操,漢末三國時代人。郫縣是四川省川西平原的腹心地帶,距離成都市42公裏,屬都江堰自流灌溉區,蜀王杜宇就在此建都。子魚即小魚,黃鱗赤尾應該指的是鯉魚。這就是說在稻田裏可捕到了鯉魚。

這一記載雖然沒有說在稻田裏養魚,但是漢代池塘養魚以鯉魚為主要對象,因此推測也很有可能在稻田裏開始養鯉魚了。此外,郫縣地處川西平原,稻田終年積水(稱為“冬水田”)對稻田養魚具備了有利條件。唐代劉恂的《嶺表錄異》中也記載:“新瀧等州,山田棟荒,平處以鋤鍬,開為町疃,伺春雨,丘中貯水,即先買鯇魚(草魚)子散水田中,一二年後,魚兒長在,食草根並盡,即為熟田,又吸魚利。乃種稻田,且滅稗草,乃齊民之上術也。”這一記載,雖然與現在稻田養魚有所不同,是利用草魚,來吞食荒田的雜草(進行開荒),開荒田雖然尚未種上稻,但卻是稻田養魚的另一種形式。作為“田魚之鄉”——永嘉,是浙江省東南沿海的一個縣,位甌江下遊段的北岸,古稱永嘉為甌,古書上說:甌人是“飯稻羹魚”。

足見稻和魚在甌人生活中所占的地位,同時也說明了古甌、稻和魚兩者早已密切相連。至今,永嘉山區的農戶,在一年一次的稻熟嚐新的飯桌上,仍然是香噴噴的米飯和噴香香的鮮田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