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4章 為什麼多數海魚不能在淡水裏生活(1 / 1)

一般來說,海魚是不能在淡水裏存活的。海魚一向居住在含有較高鹽分的海水裏,它的細胞液自然是與海水的含鹽量大致相等。也就是說,這兩者的滲透壓大體差不多。但是如果把海魚放到不含或含有極少鹽分的淡水裏,那麼其細胞液的滲透壓就會大大高於外界的淡水,於是兩者之間的壓力差便把細胞膜壓破,使魚死亡。

然而也有例外。一些平時在淡水裏生活,成熟後又到大海裏產卵的降海魚類(如鰻鱺),以及在海裏生長,以後又到淡水河流裏產卵的溯河魚類(如大麻哈魚等)就不怕水中鹽分發生的變化。它們自身都有調節滲透壓的能力。每次移居時,隻要在河口鹹淡水交彙處生活一定時間,進行自我馴化,就能很快適應。另外,我國廣西的邕江生長著一種赤魚工,它原來純屬海魚,並沒有溯河或降海的習性,而現在卻已變成淡水河魚了。原來邕江流經的地區曾經是大海,後來由於地殼發生變動,那裏升為陸地,海水也逐步淡化。由於這個過程相當緩慢,赤魚工便得以逐步調節體內的滲透壓,使之與外界水體相等而生存下來。

海魚經人工馴化,亦能改變原有生活習性。如非洲鯽魚現在就是淡水池塘的養殖魚類,而且產量很高。非洲鯽魚原是海魚,經過人們的馴化之後,終於適應了淡水環境。其他一些優質高產的海洋經濟魚類,也正在試養中。

由此可見,海魚隻要有一個慢慢地適應的過程,是可以生活在淡水裏的。當然,不同的魚類其適應性相差很大。生活在河口淺海處鹽度較低水域的魚類,就比鹽度較高水域的魚類馴化起來容易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