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褐馬雞為什麼馳名中外(1 / 1)

褐馬雞和熊貓、丹頂鶴、金絲猴一樣被列為我國一類保護動物。它是我國獨有的。褐馬雞驍勇善鬥,有種“鬥死不卻”的戰鬥精神。因此,人們又把它視為勇敢、頑強的象征。褐馬雞生活在山西省呂梁山區,河北省西北部山區也有一些。為了保護褐馬雞主要棲息、繁殖地,1980年山西省在褐馬雞分布最多的兩個地方,分別建立了自然保護區。一個是蘆芽山自然保護區,另一個是關帝山自然保護區。這兩個地方,也被稱做褐馬雞的故鄉。褐馬雞全身大部分是鋥亮的褐色羽毛,嘴粉紅色,眼睛周圍鑲嵌著紅色的眼圈,細細的腿和腳趾也是紅色的。耳後有一縷雪白的耳羽直到頭頂,形成一對翹起的“羽角”。如果不仔細看還會誤認為是兩隻角,其實是兩縷白色的羽毛。褐馬雞的尾羽有22根,前半截是白色,末端是黑褐色,陽光下有一層紫藍色閃閃發光。褐馬雞走起路來昂首挺胸,尾巴擺動,顯得傲慢,無所畏懼。

遇敵絕不後退,挺身而出,與敵決一死戰。關於褐馬雞的戰鬥精神,曆史上有所記載。如張輯在《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中的“蒙蘇”一文中注道:“似雉,鬥死不卻”。就是指褐馬雞。在漢代,皇室把裝飾著褐馬雞的羽毛的帽子,稱為“冠”,賜給武將。這種做法一直延續到清代。清時不叫“冠”,而叫“翎子”。不管叫“冠”也好,叫“翎子”也罷,都是統治者激勵武將學習褐馬雞的戰鬥精神,去與敵人英勇拚殺。褐馬雞天性好鬥,可是經過人工孵化和飼養的卻很馴服。褐馬雞幼雛喜歡吃螞蟻蛋、金龜子幼蟲,整天跟著老母雞玩。小褐馬雞長到1個多月以後,它們就吃一些雜糧,如蓧麥、大蔥、高梁、小米等。長到3個月時,白天,它們和家雞一起玩耍,一起覓食。可是到了晚上,家雞進窩睡覺,褐馬雞則到樹上去過夜。它們有時一群住在一株樹上,有時分住在幾株樹上。人工飼養的褐馬雞性情溫和,不鬥架。可是清明前後褐馬雞發情期間,它們就要打架。有時雄的和雌的打,有時雄雞為了爭奪配偶互相鳴叫、格鬥。打架時,它的尾巴翹起,羽角前傾,表現出一種寧死不屈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