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章 澳大利亞的兔子為什麼會泛濫成災(1 / 1)

澳大利亞由於引入動物而造成生態危機是很多的,其中的兔災頗具典型性。1859年,英國移民從英格蘭引入20多隻家兔很快就變成了野兔。由於澳大利亞沒有豺、狼、虎、豹、狐、鼬等食肉動物,兔子沒有天敵,不到三年便使基隆地方的牧場上的野兔達到飽和點。接著這些兔群便向澳大利亞北部、西部擁來,以平均每年113公裏的速度擴展。到19世紀末,澳洲南半部的兔子就達到爆炸點。究竟有多少野兔,難以估計。兔子吃牧草草根、啃小苗、食樹皮。兔子所到之處,麥苗、牧草蕩然無存。它們還到處打洞、破壞水源,一片片豐美的草場轉眼就變成了荒漠,不僅威脅牧業、農業生產,而且當地珍貴的有袋類也由於食源缺乏而生存受到威脅。為消滅可惡的兔群,人們築籬笆、埋鐵絲網。有一條鐵絲網長達1560公裏,地麵土高一米,構成防兔“長城”。可是兔子不僅會鑽洞,又學會爬網。設陷阱、用槍打、投毒藥,都不能減少兔群的數量。因而,人們對兔災長期束手無策。後來,科學家發現黏液瘤病毒。對澳大利亞的歐洲兔有致命的效果。他們冒著可能使其他哺乳動物感染的危險,引入了這種病毒。這種病毒可通過蚊子等昆蟲傳播,很快便蔓延到全澳。野兔得了瘟疫,幸好別的哺乳動物未受感染。隨著大批兔群的死去,牧場得救了,畜牧業有了希望。然而,就在兔子成群死去的同時,幸存的兔子卻得到了免疫力,這些幸存的兔子正埋伏著再次爆發成災的危險。為此,人們正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