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3章 西漢鎏金銅馬的出土為什麼……(1 / 1)

西漢鎏金銅馬的出土為什麼是畜牧史上的重大考古發現

漢武帝茂陵東側一號無名塚葬坑出土的鎏金銅馬,製作工藝、造型藝術均達到極高的水平,確係罕見的珍品,也是迄今為止我國古代畜牧科技發展史上最重大的考古發現之一。從外形表現看,鎏金銅馬清秀,頭較輕,鼻梁平直,呈直頭;頸細長,甲高且有一定厚度,肩部長;四肢細長,尾礎高;體長略等於體高。這些特征均與秦代陶馬迥異,屬沙漠型馬種。考今日馬種,與其外形特征最接近者,可算是原蘇聯境內的阿哈馬。阿哈馬是土庫曼南部沙漠綠洲上泰克部落馬種,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馬種之一。土庫曼即漢代大宛國的一部分。大宛出良馬,這已是早為人們熟知的史實。依地理位置而言,現代的阿哈馬與古大宛馬同產於鎏金銅馬一個地區。依外形特征而言,現代的阿哈馬與鎏金銅馬極其相似。二者均具有長的體軀線,甲長而位高,而且這匹銅馬以鎏金的方式,顯示其特有的金色光輝的毛色。因此可以推測鎏金銅馬當為西漢時代的大宛馬。這匹西漢鎏金銅馬的發現,使我們基本上了解了漢代大宛馬的外形特征,對研究2000年來中亞馬種的發展變化具有重要意義。大量引進大宛馬始自漢武帝時期。據《漢書·張騫傳》記載,自武帝得大宛良馬後,每年都要派出大批分赴大宛及西域諸國索取良馬。武帝如此迫切地索取大宛良馬,用意何在?最重要的原因是為適應當時對匈奴戰爭的需要,是為發展和改良西漢騎兵乘騎所采取的改良中原馬種的措施。史書載大宛馬可日行千裏。此雖為誇張之語,但亦說明其速力和耐力均達到很高指標。以現代阿哈馬的生產力指標而論,平均速度為1000米1分6秒;1600米1分49秒,2400米2分49秒。長途騎乘,從阿什哈馬德到莫斯科4300公裏行程,僅用38天(包括休息)的時間。西漢鎏金銅馬的發現,使我們更進一步了解了漢武帝時期引種大宛馬的意義,展示了迄今為止所發現的世界上第一個鑒別良馬的標準模型。它是具有極高科學價值的一件珍貴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