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犛牛是生活在亞洲高寒高原的一種野生牛類。它的個體比野牛稍矮,高約165米,長約3米,體重約500公斤。四肢粗短,靠近蹄處顯得特別粗大。雄牛特別威武雄壯,頭上的角很特別,形狀為圓錐形,先向頭的兩側伸出,然後向上、向後彎曲。最長的角將近1米青藏高原氣候條件極其嚴酷,即使是盛夏,中午烈日如火,到了傍晚,轉眼間,大雪紛飛,早晚還結冰。由於海拔很高,大部分地區在海拔3000~4000米以上,空氣稀薄,缺乏氧氣。
野犛牛為什麼能在如此惡劣的環境條件下生活呢?
野犛牛極耐寒,適應性很強。它全身披著褐色的長絨毛,尤其是頸下和身體兩側的毛特別長,形成一個圍簾,可以遮擋風雪,更適於爬冰臥雪。全身的絨毛可以隨季節而變化。夏季稀疏,冬季濃密。再加上皮下脂肪層厚,汗腺少,所以能耐嚴寒。野犛牛的胸部極發達,氣管粗短,能適應頻促的呼吸。血液中的血紅素和紅血球的數量也比一般黃牛高,在頻促的呼吸下,血液中所獲得的氧自然也比較多。正是這種長期適應自然環境而形成的“得天獨厚”的體質,使它能適應高原少氧的氣候條件。
野犛牛一般生活在3000~4000米的荒草原上。冬季,它用蹄子刨開積雪覓食幹草,或大規模遷移到草多的地方,夏季怕熱上遷到5000~6000米的地方居住。常常結成幾十頭甚至上百頭的大群。野犛牛也很凶猛,在高原上,雪豹都怕它三分。
野犛牛很早就被藏族同胞用來和家養黃牛雜交。雜交出來的雜種牛叫“犏牛”,是一種肉、乳、毛、皮兼用的牛。它的耐力、禦寒力都非常強,已成為高原居民不可缺少的家畜。人們把它作為運輸工具,翻山越嶺運送物資,是一般騾馬望塵莫及的。所以被稱為“高原之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