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海水化學資源開發(2)(2 / 2)

早期海鹽,是起大鍋用柴火煮熬出來的。漢、魏以前的曆史書上有“煮海為鹽”的記載。現在開辟鹽田,利用太陽和風力的蒸發作用,曬海水製鹽的工藝,比起“煮海為鹽”,是很大的進步。

我國是海水曬鹽產量最多的國家,也是鹽田麵積最大的國家。我國有鹽田3760平方千米,年產海鹽1500萬噸左右,約占全國原鹽產量的70%。我國著名的鹽場,從北往南,有遼寧的複州灣鹽場,河北、天津的長蘆鹽場,山東萊州灣鹽場,江蘇淮鹽鹽場以及浙江、福建、廣西、海南的南方鹽場。每年生產的海鹽,供應全國一半人口的食用鹽和80%的工業用鹽,還有100萬噸原鹽出口。我國海鹽業對國家的貢獻很大。

海水製鹽並不是原鹽生產的唯一來源。事實上,世界原鹽產量中,海鹽隻占20%多一點,80%左右是用工業化方法生產的礦鹽。

海水曬鹽,節約燃料。但是,海水曬鹽受天氣限製,占用大量平坦土地,勞動條件十分艱苦,生產效率低,在工業化的現代,原為先進的工藝,變成了落後的工藝。目前世界上,隻有中國、印度和少數氣候條件特別適宜的國家大規模海水曬鹽。在澳大利亞和墨西哥一些非常幹旱的海岸地區,使用自動化機械進行海水曬鹽,生產效率極高,一個鹽場工人年產原鹽7000噸。這種既節約能源又有高效率的海水曬鹽工藝是很先進的。我國的許多鹽場,也逐步實現了機械化生產,效率大為提高。機械化、自動化生產,為我國海水曬鹽業開辟了廣闊的前景。

①重水提取

重水是一種巨大的能源,可做原子能反應堆的減速劑和傳熱介質,也是製造氫彈的原料。重氫的核聚變反應可以釋放出巨大的能量。海水中含有2×1014噸重水,從海水中提取重水一經實現,海洋就能為人類提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量。

現在較大規模地生產重水的方法,有蒸餾法、電解法、化學交換法和吸附法等。

②其他微量元素的提取

海水中含量很低的元素,統稱為微量元素。海水中有60餘種微量元素,雖然它們的濃度大多都很低,但由於海水總量很大,所以這些元素的總貯量也是很大的,它們的用處也是很大的。例如:鋰就是熱核反應的重要材料之一,也是製造特種合金的原料;銣可以製造光電池和真空管等;碘可以用於醫藥,平常所用的碘酒就是碘製成的,它還是火箭燃料、高純半導體材料等;碘化銀還可以用於人工降雨;鉬可以用於製合金鋼、鉬絲和鉬肥等;釩和鋇可以用於合金,釩又可以作催化劑;至於鋅、鋁、銅和銀的用途是大家比較熟悉的了。

上述微量元素中,鋰的含量最高,但至今從海水中提鋰的例子很少。1975年日本用氫氧化鋁與活性炭的複合吸附劑提取鋰,效果很好,但這僅僅是實驗室的研究成果。目前主要是由鹽湖鹵水和礦水提取鋰。

海水中碘的濃度雖然也較高,但以往都是從海帶中提取,海帶有特殊的富含碘本領,其含量可達0.3%~0.5%,甚至1%。近年來,我國有人發現的JA-2號吸附劑對碘具有驚人的吸附能力,吸附量達到每克吸附碘1毫克以上。這對海水提碘的工業化可能具有很大的意義。

目前世界各國對海水中其他微量元素的提取,大多數設想從海水提鈾過程中作為副產品得到,這完全是可能的。所以,提取其他微量元素的方法也同提鈾、提碘一樣,是利用固體吸附劑(無機和有機的)與海水直接接觸,從中有選擇地吸附某種有用的微量元素。

日本在研究海水提鈾的同時,還考慮到提取鋰、鍶、釩和磷等副產品,以降低海水提鈾的成本。

目前,由於經濟方麵的原因,微量元素的提取仍處在研究探索中。但可以相信,在不遠的將來,這些技術中的相當部分終要變為大規模的工業生產,造福人類。

陸地上的煤、石油等能源的枯竭已是迫在眉睫,廣闊的海底含有豐富的石油與天然氣,並有海底煤礦,更有前景的是海洋還含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海洋動力資源,它可以成為未來最有前景的無汙染的新能源,這就是海洋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