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海洋的“血液”——大洋環流(1 / 1)

大家都知道,人和動物都有血液,血管遍布全身,靠它輸送營養,維持生命和健康。

浩瀚的海洋,不是死水一潭,而是充滿活力,海水無時無刻不在流動。打開一張海流圖,你會發現,上麵那些像蚯蚓般的曲線,都是代表著海水流動的大致路線。它們首尾相接,循環不已,這就是大洋表層的環流,我們形象地把它比喻為海洋的“血液”。

海流在大洋中流動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除表層環流外,還有在下層裏偷偷流動的暗流。由下往上的上升流,向底層流動的下降流,海流水溫高於周圍海水的暖流,水溫低於流經海域的寒流,水流旋轉的渦旋流等等,便海洋充滿活力。

大洋中的海水從來都不是靜止的。它像陸地上的河流那樣,長年累月沿著比較固定的路線流動著,這就是“海流”。不過,河流兩岸是陸地,而海流兩岸仍是海水。在一般情況下,用肉眼很難看出來的。世界上最大的海流,有幾百千米寬,上千千米長,數百米深。大洋中的海流規模非常大。

海流並不都是朝著一個方向流動的。在北太平洋,表層有一個順時針環流外;在南太平洋也有一個方向相反的環流。它由南赤道流、東澳大利亞流、西風漂流和秘魯海流組成反時針方向的環流。在大西洋的南部和北部也各有一個環流,模樣大體與太平洋相同。北大西洋環流由北赤道流、墨西哥灣流、北大西洋流和加那利海流組成;南大西洋環流由赤道流、巴西海流、西風漂流和本格拉海流組成。印度洋有點特殊,隻在赤道以南有一個環流,位於印度洋中部赤道以北,洋域太小,又受陸地影響,形不成長年穩定的環流。由於季節不同,印度洋北部的海流方向,隨著季風改變,夏季是自東向西流,並在孟加拉灣和阿拉伯海形成兩個順時針的小環流;冬季則相反,海流由西向東流。北冰洋由於位置特殊,又受大西洋海流的支配,也隻形成一個順時針的環流。

大洋環流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麵的。大洋的位置、海陸分布形態、地球自轉產生的偏向力(稱為科氏力)等都對它具有影響,可以說是許多因素綜合利用的結果。風不僅能掀起浪,還能吹送海水成流。常年穩定的風力作用,可以形成一支長盛不衰的海流。經久不停的赤道流,就是被信風帶吹刮的偏東風而形成的。穩定的西風漂流,則要歸功於強有力的西風帶。所以,有人把海洋表層流,稱“風海流”。

但是大洋環流形成“環”,卻不能把功勞都記在風的賬簿上,大陸的分布和地轉偏向力的作用,都占著重要的位置。當赤道流一路西行,到了大洋西邊緣時,被大陸擋住了去路,擺在麵前隻有兩條出路,一是原路返回東岸,二是轉變。但是,因為“後續部隊”浩浩蕩蕩、源源不斷地跟進,全部返回是不可能的,隻好分出一小股潛入下層返回,成為赤道潛流,其餘大部分隻得拐彎另辟他途,繼續前進。

往哪裏轉彎呢?這時,地轉偏向力幫助了它。在北半球,海流受到地轉偏向力的作用,便向右轉,在南半球則使它向左轉。加上大陸的阻擋,水到渠成,海流使大規模地向極地方向拐彎了。在海流向極地方向進軍途中,地轉力一刻也不放鬆,拉偏的勁頭越來越足,到緯度40度左右時,強大的西風帶與地轉偏向力形成合力,使海流成為向東的西風漂流。同樣的道理,西風漂流到大洋東岸附近,必然取道流向赤道,從而完成一個大循環。

洋流對氣候具有調節作用,例如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西歐形成溫帶海洋性氣候,位於北極圈內的俄羅斯港口博爾曼斯先成為了不凍港。洋流對世界漁場分布也有著重要的影響,許多世界著名的漁場就是洋流的彙點。

好了,我們的書就要結束了,但大海還有許多奇妙有趣的知識等待著我們去了解,還有許多未解之謎等待我們去解決。今天的你,也許就是明天的海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