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11月14日夜晚,納粹德國的轟炸機對英格蘭中部名城考文垂進行了長達7小時的狂轟濫炸。轟炸過後,考文垂全程被夷為平地,死傷無數,哀鴻遍野,考文垂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國被炸受害最深的城市。戰後這座城市在廢墟中重建起來,修築了無數的樓房,寬闊的街道;建成了步行商業區、環城快車道;開辟了大片綠地、公園和廣場;以現代化的嶄新麵貌出現在世人麵前,被譽為“灰燼中飛出的金鳳凰”。考文垂是英格蘭西米德蘭郡城市,曾以紡織業馳名於世。地處英格蘭中心,與倫敦、布裏斯托爾、利物浦、赫爾各港距離大致相等,麵積97平方千米,人口約30萬。14世紀末製皂、羊毛、服裝與皮革工業發達。15世紀中葉是英國重要的紡織工業中心。18世紀以鍾表業著稱。19世紀出現汽車等重工業。1896年,英國第一輛戴姆勒汽車在此誕生。20世紀初始發展人造纖維、電子和軍火工業。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考文垂破壞嚴重。1940年5月10日,德國在西線發動全麵進攻。6月22日,法國敗降後,德軍沿著法國、比利時、荷蘭、丹麥和挪威,形成對英國的三麵包圍。成為孤島的英國以英吉利海峽為天塹,做殊死抵抗。希特勒深知自己的海軍不敵英軍,於是下令德國空軍對英倫三島進行大規模轟炸,企圖以此摧毀英國的軍工生產,打垮英國人的鬥誌,為渡海作戰創造條件。11月14日夜間,德軍按照預定的部署,出動449架飛機,向考文垂市投擲了爆破彈503噸、燃燒箱881個。在這次空襲中,德國空軍在考文垂上空共計投下33萬枚燃燒彈,考文垂市被炸成一片焦土,全市6萬棟建築被毀,一座有著600多年曆史的老教堂也在轟炸中化為灰燼。空襲造成568人喪生,4800多人受傷。英國著名首相丘吉爾但是在此後卻有人說丘吉爾事前知道考文垂將被德軍轟炸,但是他知情不報,考文垂是丘吉爾的“犧牲品”。如果是真的話,丘吉爾這樣做的原因是什麼呢?有人認為,這是丘吉爾的政治策略,他想以此來激發英國人民的戰鬥熱情和凝聚力,從而擺脫英國曆屆政府所奉行的歐洲大陸均勢政策以及對德的綏靖政策。也有人認為,這是丘吉爾為了檢驗剛剛破譯的德國情報是否可靠而付出的一次沉重代價。更為有力的說法是,丘吉爾是為了國家的長遠利益,防止泄露英國情報機構的“超級機密”。當然,盟軍為嚴守“超級機密”的安全,也付出了重大的代價。考文垂的毀滅就是這其中重大代價之一。但不少人對這一說法懷疑,他們認為“有誰願意犧牲一個城市來贏得一場戰爭呢?”軍事專家諾曼稱丘吉爾事前根本沒得到情報,因為據他所知,丘吉爾確實知道德軍要對英國某個城市實施空襲,但丘吉爾始終認為德軍的目標是倫敦。因此丘吉爾在考文垂被炸之前是否就已經獲知此消息,還有待進一步的考證。
重建後的考文垂印度博帕爾毒氣泄漏事件
進入20世紀70年代,為適應科技革命發展的需要,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把一部分耗能大、汙染嚴重的工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去,給發展中國家人民帶來無窮的災難。這種例子舉不勝數,其中最突出的是發生在1984年12月3日印度中部博帕爾的毒氣滲漏事故,這是一起化學工業史上最大的悲劇,也是印度曆史上最嚴重的工業事故之一。1984年12月2日午夜至次日淩晨,印度博帕爾市的居民們還沉浸在甜美的夢裏,沒有人知道一場大災難即將來臨。在沒有任何征兆,沒有任何警告的情況下,一片帶有劇毒物體的“霧氣”開始在博帕爾市彌漫。不久,方圓40平方公裏,將近50萬人都被籠罩在這片恐怖的毒氣中。人們開始感覺呼吸不暢、咳嗽、眼睛被灼傷,一時間博帕爾市陷入一片恐慌之中。人們意識到了災難的發生,但許多人還未來得及逃跑就已經倒地身亡,即使去了醫院,也有許多人死亡。醫院被中毒患者圍得水泄不通,但是醫生卻對有毒物質的性質一無所知。在每一分鍾都有人死去,連家畜也無一幸免,街道上橫七豎八地倒著無數的屍體,空氣中彌漫著死屍的惡臭。統計數據顯示,到災難發生的第三天,中毒死亡人數已達8000人,受傷人數達500000人。事件還造成122例嬰兒的流產和死產,77名新生兒出生不久後死去,9名嬰兒畸形。直到2003年死亡人數已升至20000人,成為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嚴重的中毒事件。到底是什麼氣體能夠含有如此劇毒,導致如此慘重的後果?這種氣體叫異氰酸鉀,是一種劇毒物質。而一連串的證據表明,異氰酸鉀泄露與美國聯合碳化公司印度公司設在博帕爾市的一個殺蟲劑工廠有關。危險是在災難前的一天下午產生的。在例行日常保養的過程中,由於該廠維修工人的失誤導致了水突然流入到裝有異氰酸鉀氣體的儲藏罐內,生成了一種極其危險的不穩定的混合物。其實,儲存異氰酸鉀氣體就有很大的危險,所以一般人不敢管理和儲藏大量的異氰酸鉀氣體。但是這家殺蟲劑工廠卻十分地自負,它從來沒有擔心這種氣體可能會引發的重大災難。而經過調查,該公司由於當時在殺蟲劑銷售方麵出現一些問題,所以減少了在安全措施方麵的開支。更為驚訝的是,這家公司對生命有著驚人的冷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