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震後施救和護理(1)(2 / 3)

(5)救援者用雙臂從傷者腋下穿過,雙手握住傷者的前。

(6)救援者微微屈膝,將坐著的傷者拉起,以雙腿支撐。

(7)救援者微微屈膝,後退,將傷者拉出危險區域。

(8)使傷者以“昏迷姿勢”側臥。

7.如何從汽車內營救傷者

(1)從後麵抱住傷者,高度與傷者的座位相當。

(2)用一隻手抓住傷者遠離救援者一側腰部的衣服,用力把傷者拉向自己。

(3)救援者直立,將傷者的一隻前臂放在傷者腹部。

(4)救援者將雙臂從傷者腋下穿過,雙手握住傷者的前。

(5)救援者屈膝,然後站直,將傷者拖出汽車。

(6)將傷者小心地放在地上。

(7)檢查傷者的氣管、呼吸和心跳,然後使傷者以“昏迷姿勢”側臥。如果是脊椎受傷的傷員將不能采取側臥姿勢。

(8)如果無法從汽車中救出傷員(可能被夾住),就必須在車內檢查傷者的呼吸和心血管係統,並采取急救措施。

8.不同類型的傷員如何搬運

挖掘出被困傷員後,如何搬運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對於不同類型的傷員,要用不同的搬運方法。

在無法判斷傷者受傷部位和程度時,不能扶著走,不能用軟擔架,更不能米取一人抱胸、一人抬腿的方式。最好是三四個人分別扶托傷員的頭、背、臀、腿,將其平放在硬擔架或門板上,用布帶固定後搬運,防止搬運過程中跌落而造成新損傷。

(2)遇到四肢骨折、關節損傷的傷員,應就地取材,用木棍、樹枝、硬紙板等對骨折部位實施夾板固定。固定時應顯露傷肢末端(手或腳),以便觀察血液循環情況,防止包紮過緊導致肢體缺血壞死。

手)搬運呼吸困難的傷員時,應讓傷員處於俯臥位(趴著),並將其頭部轉向一偵,以免引起窒息。

9.學習救護員的專業救護方法

(1)扶行法:適合3卩些沒有骨折,傷勢不重,能自己行走,神誌清醒的傷病員。

扶行法背負法

手)背負法:適用於老幼、體輕、神誌清醒的傷病員。如有上下肢及脊柱骨折等不能用此法。

(3)爬行法:適用於在狹窄空間或濃煙的環境下救助清醒的傷員。

爬行法

(4)抱持法:適用於年幼或體輕、無骨折且傷勢不重的傷員。如有脊柱或大腿骨折禁用此法。

(5)轎杠式:適用於神誌清醒的傷員。

抱持法轎杠式

(6)雙人拉車式:適用於意識不清的傷員。

雙人拉車式

(7)三人異側運送或四人異側運送:三人或四人可用平托法搬運傷員,主要用於有脊柱骨折的傷員。

三人異側運送

四人異側運送

10.地震後主要有哪些人體傷害

地震過後的建築物倒塌是造成人員傷亡的最主要原因。因此,地震後的人體傷害有其自身特點。

各種傷害中發生概率最高的是骨折,其次是軟組織損傷和擠壓綜合征。

脊柱骨折傷員約占骨折傷員的1/4,30%-40%可並發截癱,而且有相當數量的傷員在搬運中截癱加重。四肢的骨折可造成傷員無法逃生,肋骨骨折的斷端刺傷可造成氣胸或血胸,導致傷員窒息或者失血休克而亡。

擠壓綜合征,是人體肌肉受到強烈擠壓,或被重壓6小時以上,局部肌肉壞死,釋放出大量蛋白分解物質進入血循環,導致休克和腎衰竭。一旦發生擠壓綜合征,死亡率極高,稍輕的也會影響以後的肌肉功能。

各種傷害中死亡率最高的是頏腦損傷,其早期死亡率達30%。頜麵、五官損傷會造成嚴重功能障礙,可因血凝塊和組織移位,造成窒息。所以在逃生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保護好頭部。

隨著時間的推移,休克和外傷感染逐漸成為死亡的主要原因。地震後幾天內,傷口極易感染嚴重的厭氧細菌而發生破傷風、氣性壞疽等,從而導致死亡。

饑餓和缺水也是地震後傷者死亡的原因之一。

11.如何處理大量出血的傷口

麵對大量出血的傷口,千萬不要慌張,冷靜下來,按照下麵的步驟一步一步處理,通常都會有很好的止血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