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瑪射線強烈的穿透力
在物理學中,伽瑪射線被稱為“殺手射線”,它具有強烈的穿透能力,是任何一種射線所無法相比的。原子彈對生命的超強殺傷力大多來自伽瑪射線。它能在很快的速度下穿透人體,並且殺死細胞。那麼,伽瑪射線如此強大的穿透力是從何而來的呢?伴隨著物理學家的研究,這個謎題逐漸被解開。
伽瑪射線的強穿透力伽瑪射線
伽瑪γ射線,又稱γ粒子流。它是波長短於0.2埃的電磁波。首先由法國科學家P.V.維拉德發現,是繼α、β射線後發現的第三種原子核射線。γ(伽瑪)射線是因核能級間的躍遷而產生,原子核衰變和核反應均可產生γ射線。γ射線具有比X射線還要強的穿透能力。當γ射線通過物質並與原子相互作用時會產生光電效應、康普頓效應和正負電子對三種效應。原子核釋放出的γ光子與核外電子相碰時,會把全部能量交給電子,使電子電離成為光電子,此即光電效應。由於核外電子殼層出現空位,將產生內層電子的躍遷並發射X射線標識譜。高能γ光子(>2兆電子伏特)的光電效應較弱。γ光子的能量較高時,除上述光電效應外,還可能與核外電子發生彈性碰撞,γ光子的能量和運動方向均有改變,從而產生康普頓效應。當γ光子的能量大於電子靜質量的兩倍時,由於受原子核的作用而轉變成正負電子對,此效應隨γ光子能量的增高而增強。γ光子不帶電,故不能用磁偏轉法測出其能量,通常利用γ光子造成的上述次級效應間接求出,例如通過測量光電子或正負電子對的能量推算出來。此外還可用γ譜儀(利用晶體對γ射線的衍射)直接測量γ光子的能量。由熒光晶體、光電倍增管和電子儀器組成的閃爍計數器是探測γ射線強度的常用儀器。通過對γ射線譜的研究可了解核的能級結構。γ射線有很強的穿透力,工業中可用來探傷或流水線的自動控製。γ射線對細胞有殺傷力,醫療上用來治療腫瘤。γ射線是一種強電磁波,它的波長比X射線還要短,一般波長<0.001納米。在原子核反應中,當原子核發生α、β衰變後,往往衰變到某個激發態,處於激發態的原子核仍是不穩定的,並且會通過釋放一係列能量使其躍遷到穩定的狀態,而這些能量的釋放是通過射線輻射來實現的,這種射線就是γ射線。γ射線具有極強的穿透本領。人體受到γ射線照射時,γ射線可以進入到人體的內部,並與體內細胞發生電離作用,電離產生的離子能侵蝕複雜的有機分子,如蛋白質、核酸和酶,它們都是構成活細胞組織的主要成分,一旦它們遭到破壞,就會導致人體內的正常化學過程受到幹擾,嚴重的可以使細胞死亡。一般來說,核爆炸(比如原子彈、氫彈的爆炸)的殺傷力量由四個因素構成:衝擊波、光輻射、放射性沾染和貫穿輻射。其中貫穿輻射則主要由強γ射線和中子流組成。由此可見,核爆炸本身就是一個γ射線光源。通過結構的巧妙設計,可以縮小核爆炸的其他硬殺傷因素,使爆炸的能量主要以γ射線的形式釋放,並盡可能地延長γ射線的作用時間(可以為普通核爆炸的三倍),這種核彈就是γ射線彈。與其他核武器相比,γ射線的威力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麵:一是γ射線的能量大。由於γ射線的波長非常短,頻率高,因此具有非常大的能量。高能量的γ射線對人體的破壞作用相當大,當人體受到γ射線的輻射劑量達到200~600雷姆時,人體造血器官如骨髓將遭到損壞,白血球嚴重地減少,內出血、頭發脫落,在兩個月內死亡的概率為0%~80%;當輻射劑量為600~1000雷姆時,在兩個月內死亡的概率為80%~100%;當輻射劑量為1000~1500雷姆時,人體腸胃係統將遭破壞,發生腹瀉、發燒、內分泌失調,在兩周內死亡概率幾乎為100%;當輻射劑量為5000雷姆以上時,可導致中樞神經係統受到破壞,發生痙攣、震顫、失調、嗜眠,在兩天內死亡的概率為100%。二是γ射線的穿透本領極強。γ射線是一種殺人武器,它比中子彈的威力大得多。中子彈是以中子流作為攻擊的手段,但是中子的產額較少,隻占核爆炸放出能量的很小一部分,所以殺傷範圍隻有500~700米,一般作為戰術武器來使用。γ射線的殺傷範圍,據說為方圓100萬平方公裏,這相當於以阿爾卑斯山為中心的整個南歐。因此,它是一種極具威懾力的戰略武器。γ射線彈除殺傷力大外,還有兩個突出的特點:一是γ射線彈無需炸藥引爆。一般的核彈都裝有高爆炸藥和雷管,所以貯存時易發生事故。而γ射線彈則沒有引爆炸藥,所以平時貯存安全得多。二是γ射線彈沒有爆炸效應。進行這種核試驗不易被測量到,即使在敵方上空爆炸也不易被覺察。因此γ射線彈是很難防禦的,正如美國國防部長科恩在接受德國《世界報》的采訪時說,“這種武器是無聲的、具有瞬時效應。”可見,一旦這個“悄無聲息”的殺手闖入戰場,將成為影響戰場格局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