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物理學未解之題(4)(3 / 3)

飛機如何實現隱身術?

我們都知道,其實所謂的“隱身飛機”並不是真的像童話故事中那樣突然從人們視線當中消失了,人們隻聞其聲,不見其形。而近代軍事中所謂的“隱形飛機”不過是相對意義上的隱形,不過是一種不被敵方雷達測到的防護技術而已。而這種“隱身”又是如何做到的呢?在談飛機的隱身術之前,先要談談雷達。雷達是一種利用無線電波搜索目標和測量其位置的設備。雷達的構造雖然複雜,但它的基本原理是好懂的,打個比方就明白了:你站在山穀裏,對著高山大喊一聲,過一會兒你就會聽到回聲。如果你把從發聲到聽到回聲的時間計算出來,你就可以根據聲音傳播的速度,算出高山離你有多遠。

飛機隱身的奧秘

雷達的工作原理也是如此,所不同的是,它發出的不是聲波,而是無線電波。雷達發出的電波,在前進過程中如果碰到什麼物體,就會反射回來顯示在熒光屏上,但並不是具體的圖像,而是一些亮斑。物體的性質、大小、形狀不同,亮斑的大小、形狀和明暗程度也不同。雷達發明出來以後,很快就被運用到軍事上,成了“防空部隊的眼睛”。過去,敵人的飛機來襲擊,總是不能及早發現,等發現了,敵機已經靠得很近,往往來不及反擊。有了雷達之後,敵機還在幾百公裏之外,就能被雷達發現,不等它到達襲擊目標,就可以向它開火。俗話說:“有矛就有盾。”在雷達出現不久,許多反雷達的手段也出現了,其中之一就是“隱形技術”。這種技術能給雷達製造假像,使雷達“看不見”飛機。雷達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發明的,隱形技術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出現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雷達技術不斷發展,隱形技術也在不斷發展。美國是當今世界上研究“隱形技術”投資最多、最花力氣的國家。早在20世紀50年代末,美國為了從空中獲取其他國家的軍事情報,便秘密研製出一種叫“黑鳥”的高空偵察機,這種飛機不容易被對方的雷達發現,被看作是早期的隱形飛機。1975年,美國又製訂了神秘的“藍色計劃”,發展隱形係列飛行器,包括隱形戰鬥機、隱形轟炸機、隱形導彈等等。20世紀80年代初期,美國又研製出新型的“偷襲”號隱形轟炸機。有一次,在離警戒雷達40千米的地方飛行三十多分鍾,雷達係統居然沒有發現,隱形效果很好。隱形飛機用了什麼隱身術,讓雷達變成“睜眼瞎”呢?辦法有四種:第一種:在飛機的機身上塗上二層能夠吸收電波的“油漆”。雷達發出的電波被這種“油漆”“吃掉”了,沒有回波,雷達自然就變成了“瞎子”啦。第二種:在飛機上采用吸收雷達波的複合材料。這種材料內部結構鬆散,受雷達波輻射後產生振動,把雷達波轉換成熱能而散發掉。第三種:飛機機身盡量采用圓滑、曲線形的表麵形狀,讓發射來的雷達波不易發生反射,縮小被雷達發現的截麵積。第四種:盡量減少飛機本身發出的電子輻射和熱輻射,讓對方的監測雷達和紅外探測器捕捉不到電波和紅外線。在隱形技術發展的同時,反隱形技術也有了新的發展,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麵:①把雷達發出的無線電波波段從過去的厘米波擴展到米微波段或毫米波段,擴大雷達探測隱形目標的能力;②建立雙基地雷達係統,把雷達的發射機和接收機的基地分開,並且把距離拉得遠一點,使無線的電波發射角和反射角都增大,這就相應地增大了隱形飛行器被雷達發現的截麵積;③把探測係統裝在人造衛星或飛機上,讓它居高臨下進行探測。一般的隱形飛行器重點隱蔽其飛行正麵的截麵積,不注意隱蔽上部,居高臨下探測它們,就容易發現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