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心理學迷宮(3)(3 / 3)

安慰劑效應是一種非常強有力的現象,能使至少三分之一甚至更多的患者病症顯著改善。安慰劑藥物和安慰劑醫療過程已證明對一大批病症有效,包括長期性病痛、高血壓、心絞痛、抑鬱、精神分裂症甚至癌症,這是20世紀對神秘魔術、巫術、用水蛭放血、拜藥王廟、仙丹等亂七八糟的療法的實驗繼續。安慰劑效應是我們心理預期能操控來自於身體的信號的明顯例證。安慰劑隻有在患者相信其作用時才會十分有效。如果心理醫生說服患者相信這種治療會使他們身體症狀好轉,或者提供安慰劑的方式能夠增強其心理效果,安慰劑藥物或醫療過程的效力會大大提高。舉例來說,注射安慰劑比服用安慰劑通常效果要好,這是因為注射藥物比吞服藥片能產生更大的心理影響。研究發現,以藥片的方式服用安慰劑時,其顏色、大小和形狀都會影響其效果。產生安慰劑效應的心理和生理機製相當複雜,還沒有得到很好的了解。一些科學家認為,這是大腦在緊張時釋放的內啡肽等緩解疼痛的嗎啡類化學物質所起的作用。其他科學家則認為,這是某種形式的條件反射作用。不論產生安慰劑效應是哪種機製,精神作用無疑是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在現實生活中“安慰劑效應”隨處可見。幾個很少接觸鄉村環境的城裏人到野外郊遊,到達山腰時,他們為眼前清澈的泉水、碧綠的草地和迷人的風景所深深吸引。休息時,其中一人很高興地接過同伴遞過來的水壺喝了一口水,情不自禁地感歎道:山裏的水真甜,城裏的水跟這兒真是沒法比。水壺的主人聽罷笑了起來,他說,壺裏的水是城市裏最普通的水,是出發前從家裏的自來水管接的。這種現象說明,我們在對現實進行分析的時候,很明顯地攙雜了很多個人因素,包括我們的期望、經驗和信念等。現在,研究人員還需要識別安慰劑在什麼時候、在什麼地方能夠發揮作用。也許安慰劑對某些疾病不會產生作用;也許在不同的疾病之間存在某種共同機理。這些問題迄今還沒有答案。

心理預期之謎

在當代的許多成功勵誌學類的專著中經常可以看到這樣一句話:“你認為你行,你就行;你認為你不行,你就不行。”其實,這就是心理預期效應應用的一個實例,即讓人們在心裏預期自己將來的狀態,然後將這個狀態變為現實——你心裏預想什麼,你就能做到什麼。如果你預期你在某一場合的表現會很好,可能真的很好;而如果你預期很糟,可能就真的很糟。不論人們相不相信,心理預期效應在現實當中的確發揮著作用。而這一效應如何產生以及為什麼產生,在心理學研究上還是一個待解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