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富饒的海洋(3)(1 / 2)

四、豐富的海洋動植物

浩瀚的海洋是孕育生命的搖籃,它哺育著形形色色的海洋動物。這其中有閃閃發光的夜光蟲和身體晶瑩透明、隨波逐流的水母,有美麗無比的珊瑚、五彩繽紛的海葵和“頂盔貫甲”的蝦蟹,有“噴雲吐霧”的烏賊和名貴的海參,還有千奇百怪的魚類古老的海龜和憨態可掬的海豹,更有聰明靈巧的海豚和碩大無比的巨鯨……它們共同生活在這熙熙攘攘的海洋大家庭裏,組成光怪陸離的海洋動物大千世界。

海洋動物的體型和個體大小差別都很大,從幾毫米的蜱蟎類、棘頭蟲類到長達33米、重達160多噸的藍鯨,可以說形形色色、千姿百態。

海洋漁業資源非常豐富,種類很多,全世界有2.5萬~3萬種,其中海產魚類超過1.6萬種,年產量不足5萬噸的品種約為140種。目前,全世界每年從海洋中捕撈的6000萬噸水產品中,90%是魚類。魚類種類較多,可供食用的就有1500多種。魚類可謂全身是寶,營養經濟價值很高,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味道鮮美。地球上80%的生物資源在海洋中。有人計算過,在不破壞生態平衡的條件下,海洋每年可提供30億噸水產品,能夠養活300億人口。

海洋也像陸地一樣,有肥美豐產的地方,也有貧瘠荒涼的不毛之地。全世界海洋漁獲量的97%是在隻占全球海洋麵積7%的大陸架海域捕撈的。世界最著名的有四大漁場:北太平洋漁場、東北大西洋漁場、西北大西洋漁場和秘魯沿海(東太平洋)漁場。這些漁場中出產的主要經濟魚種有:鯡魚(青魚)、鱈魚(明太魚)、鯖魚(鮁魚、馬鮫魚)、大馬哈魚(鮭魚)、鰈魚(比目魚)、金槍魚、沙丁魚以及烏賊(魷魚)、蝦、蟹和鯨等。中國沿海,東非、西非沿海,澳大利亞以東的太平洋和以西的印度洋海域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漁場。南極海域則是磷蝦資源豐富的海域和大型海洋哺乳動物鯨的出沒之地。

漁獲量的大規模增長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事情。據統計,1900年,全世界海洋漁獲量才350萬噸。1950年達到2070萬噸。以後逐年增長,到70年代末,即達到7000萬噸。此後在7000萬噸上下徘徊,到90年代,又上升到9000萬噸。

中國東、南兩麵為海洋環繞。中國沿海自北向南劃分為渤海、黃海、東海、南海,跨越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四個氣候帶。中國近海大陸架寬廣,有長江、黃河、珠江、遼河等大小5000多個河流彙入。發源於台灣東南赤道海域的暖流,即著名的“黑潮”,自南向北流經中國海域,與北方的沿岸寒流相交彙。這樣優越的自然條件造成中國近海的富饒漁場。中國近海漁場麵積150萬平方公裏。主要漁場有:黃渤海漁場、呂泗漁場、大沙漁場、舟山漁場、南海沿岸漁場、東沙漁場、北部灣漁場、中沙漁場、西沙漁場、南沙漁場等。其中的黃渤海漁場、舟山漁場、南海沿岸漁場、北部灣漁場由於產量高,被稱為中國的四大漁場。

中國近海漁場有魚類1800多種。主要經濟魚類70多種,包括大黃魚、小黃魚、帶魚、鮐魚、鯧魚、鰳魚、納魚、馬鮫魚、青魚、鰻魚、馬麵鈍、蝶魚、石斑魚、金槍魚以及墨魚(烏賊)、對蝦、毛蝦、梭子蟹、海蜇等。其中大黃魚、小黃魚、帶魚、墨魚是中國人民喜歡食用而且產量較大的海洋水產品,被稱為“中國四大海產”。

海洋植物的形態複雜,個體大小有2~3微米的單細胞金藻,也有長達60多米的多細胞巨型褐藻;有簡單的群體、絲狀體,也有具有維管束和胚胎等體態構造複雜的喬木。海洋裏的植物都稱為海草,有的海草很小,要用顯微鏡放大幾十倍、幾百倍才能看見。它們由單細胞或一串細胞所構成,長著不同顏色的枝葉,靠著枝葉在水中漂浮。單細胞海草的生長和繁殖速度很快,一天能增加許多倍。雖然,它們不斷地被各種魚蝦吞食,但數量仍然很龐大。

大的海草有幾十米甚至幾百米長,它們柔軟的身體緊貼海底,被波浪衝擊得前後搖擺,但卻不易被折斷。海草的經濟價值很高,像中國淺海中的海帶、紫菜和石花菜,都是很好的食品,有的還可以提煉碘、溴、氯化鉀等工業原料和醫藥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