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麵積遼闊,儲水量巨大,因而長期以來是地球上最穩定的生態係統。由陸地流入海洋的各種物質被海洋接納,而海洋本身卻沒有發生顯著的變化。然而近幾十年,隨著世界工業的發展,海洋的汙染也日趨嚴重,使局部海域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並有繼續擴展的趨勢。
什麼是海洋汙染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口的不斷增長,在生產和生活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也越來越多。這些廢棄物的絕大部分最終直接或間接地進入海洋。當這些廢物和汙水的排放量達到一定的限度,海洋便受到了汙染。諸如海洋油汙染、海洋重金屬汙染、海洋熱汙染、海洋放射性汙染等等。受到汙染的海域,會造成損害海洋生物,危害人類健康、妨礙人類的海洋生產活動、損害海水使用質量、造成優美環境的破壞等。
由於海洋的特殊性,海洋汙染與大氣、陸地汙染有很多不同,其突出的特點:
一是汙染源廣,不僅人類在海洋的活動可以汙染海洋,而且人類在陸地和其他活動方麵所產生的汙染物,也將通過江河徑流、大氣擴散和雨雪等降水形式,最終都將彙入海洋。
二是持續性強,海洋是地球上地勢最低的區域,不可能像大氣和江河那樣,通過一次暴雨或一個汛期,使汙染物轉移或消除;一旦汙染物進入海洋後,很難再轉移出去,不能溶解和不易分解的物質在海洋中越積越多,往往通過生物的濃縮作用和食物鏈傳遞,對人類造成潛在威脅。
三是擴散範圍廣,全球海洋是相互連通的一個整體,一個海域汙染了,往往會擴散到周邊,甚至有的後期效應還會波及全球。
四是防治難、危害大。海洋汙染有很長和積累過程,不易及時發現,一旦形成汙染,需要長期治理才能消除影響,且治理費用大,造成的危害會影響到各方麵,特別是對人體產生的毒害,更是難以徹底清除幹淨。
汙染海洋的物質眾多,按汙染物的性質和毒性,以及對海洋環境危害方式,大體可以把汙染物分成以下幾類:一是營養鹽類和有機物質,如工業排出的纖維素、糖醛、油脂等,生活汙水中的糞便、洗滌劑和食物殘渣等;二是細菌和病毒等病原體,大多是由陸地廢棄物攜帶進入海洋的;三是重金屬和酸堿類物質,主要有汞、銅、鋅、鈷、鎘、鉻等重金屬,以及砷、硫、磷等非金屬和各種酸堿;四是有毒化學製品,主要是化肥和農藥的殘留物。
一、石油對海洋的汙染
浩淼無垠的海洋曾帶給人來無盡的想象,幾千年以來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相對較小。但是近半個世紀以來,人類活動範圍的大幅提高已經令海洋生態環境變得十分脆弱。在這些破壞海洋生態的活動中,原油泄漏造成的影響尤其惡劣。這是由於石油在工業化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全球石油分布的嚴重不均衡性,使石油的運輸顯得格外重要。目前,世界所需石油的三分之二經海路運輸,經常運行在航道上的油輪有7000艘之多。由於大型油輪的營運成本較低,而經濟效益卻很高,因此,在現代技術所能達到的範圍內,建造的油輪噸位越來越大。大型油輪失事以後,其中的原油部分或全部流入海洋中,從而造成嚴重的海洋石油汙染。此外,近海采油平台及輸油管的石油泄漏事故,也是造成海洋石油汙染的重要原因。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報告,流入海洋的石油每年為200萬噸至2000萬噸,以至在主要的航道上都有明顯的油膜分布。
目前,大多數開發者集中在近海海域勘探開發。隨著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的飛速發展,有的鑽井船和采油平台,人為地將大量的廢棄物和含油汙水不斷地排入海洋,因此,在不同的程度上對近海海域的自然環境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海洋石油開發對海洋造成汙染主要表現在:生活廢棄物、生產(工作)廢棄物和含油汙水排入海洋;意外漏油、溢油、井噴等事故的發生;人為過程中和自然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和含油汙水流入海洋中。
海洋石油汙染影響時間長、影響範圍大,對生態環境的汙染是極為惡劣的,將其稱之為“海洋殺手”毫不為過。
1影響海氣係統間物質和能量的交換
石油是不溶於水的化合物,進入海洋中的石油會在海麵上形成大麵積的油膜,影響了海氣係統物質和能量的交換。通常情況下,1噸石油在海上形成的油膜可以覆蓋12平方千米的海麵。海麵覆蓋著粘稠的大麵積的油膜,影響了大氣中的氧氣進入海水中,影響了海洋對大氣中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吸收,使溫室氣體相對增多,進一步使全球變暖;大量海水不容易蒸發進入大氣,使汙染海區上空空氣幹燥,降水比其他海區明顯減少。海洋上存在石油薄膜,海麵的反射率加大,大大減少了進入海水中的太陽能。石油薄膜厚度小於1毫米時,22攝氏度的海麵溫度經過10小時大約可增加1攝氏度,更厚的油膜在同樣的時間裏將產生更大的效果,海麵溫度將升高幾度。油膜的存在使海洋潛熱轉移量減少,汙染海區上空大氣,使海洋失去調節作用,產生海洋荒漠化現象,直接影響到當地的氣候和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