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鯨與反捕鯨行動是一場持久戰。回顧這場已持續半個世紀之久的行動,盡管取得一定成效,但令人惋惜的是鯨魚的數量並沒有明顯恢複。在經受了幾經起伏的捕鯨潮的摧殘後,鯨魚的身影正逐漸消失在大海的深處。
綠色和平使者們依然在組織拯救鯨魚的抗議活動,他們正用自己的行動激勵更多的人參與其中。他們認為,建立鯨類保護區能夠為棲息地和繁殖地都受到威脅的鯨類提供更多的保護,人類不能因現實需要就對所有其他生物加以捕殺和利用。
綠色和平使者呼籲人類社會,請給鯨魚一個生還的機會,隻要每個國家、每個組織同心協力,成群的鯨魚就會年複一年的遊弋在這片蔚藍的海洋裏。
二、瀕臨滅絕的海洋生物
日前,科學家警告,如果人類活動對海洋的破壞和過度捕撈等趨勢持續下去,那麼用不了幾十年,全世界的魚類和海產品數量將處於崩潰邊緣。
研究人員對可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的科學數據及近千年曆史記錄進行了分析,結果發現海洋多樣性——海洋魚類、貝類、鳥類、植物和微生物等種類——急劇減少,目前29%的種類已處於瀕臨滅絕的邊緣。按照這一速度,科學家估計到2048年,所有海洋生物都將處於崩潰邊緣,研究人員將這種狀況定義為漁場捕魚量將從最高捕魚量驟降90%。
沒有鯨、鯊魚和海豚的海洋似乎不可想象。如果人類繼續無節製捕撈和汙染,海底世界在未來50年內將成為魚類絕跡的深淵,海洋將麵目全非……科學家表示,屆時,從貽貝、蛤、金槍魚到旗魚等海鮮美食也許隻能留在回憶中,另外包括海獅、逆戟鯨和海豚等海洋哺乳動物也將深受其害。倘若海洋生物瀕臨滅絕,我們也就喪失了整個生態係統的生產力和穩定性。我對這些趨勢的前景感到震驚和不安,這遠遠超出了我們的估計。一旦海洋生物崩潰,海洋本身將因此變得愈加脆弱,無力從全球氣候變暖等衝擊中恢複過來。
海洋生物多樣性急劇減少主要歸咎於過度捕撈和人類活動對海洋環境的破壞。這位科學家警告說,生物多樣性的崩潰使得海洋生態係統無力抵禦全球氣候變化、汙染、過度開發等連番衝擊,自身無法進行恢複。他將豐富多彩的海洋環境形象地比喻為變幻莫測的有價證券投資。“隨著海洋中大量生物的消失,我們的各種投資也就打了水漂。這樣一來,我們的投資風險性就會大增。在海洋生態係統中,我們正在喪失我們股票投資簿上的大量種類,我們因此會喪失生產力和穩定性。一旦喪失穩定性,我們將會喪失係統自我修複能力。”
棱皮龜是與恐龍同時代的生物,至今仍然生活在海中,是海底世界的龐然大物。這種海龜甲殼堅硬,可以長到3米長、2噸重。然而,用不了多長時間,這種起源古老的海龜可能已經絕種。自從1962年以來,太平洋中棱皮龜的數量大幅減少,每20隻僅有1隻存活至今。
棱皮龜家族“人丁”漸少的命運並不獨特。過去30年來,海洋生態經曆了人類有史以來最劇烈的變化:生物種類和數目顯著減少,而人類過度捕撈正是罪魁禍首。
麵臨無節製的捕撈,最先“失蹤”的是位於食物鏈頂端的大型海底生物。如今,藍鰭金槍魚、鱈魚和智利海鱸等名貴海魚的存活數量大幅減少。在大多數海域,鯨、海豚、鯊魚、魟和海龜等大型海洋動物的數量減少了至少79%。白鰭鯊、鋸鰩和一度“普通”的鰩等物種的數量則銳減99%。
長期過度捕撈也導致人類經常食用的海魚數目大幅下降,且難以恢複到曆史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