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海洋人類的希望(1)(2 / 3)

三、海洋:二十一世紀的經濟支柱

在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宇宙幸運之舟——地球上,陸地麵積僅占總麵積的29%,而海洋則占到71%。

廣闊無垠的海洋是自然界賜予人類的一個巨大的資源寶庫。據科學家測定:測海底蘊藏有巨量的多金屬結核,其中,錳含量約2000億噸,大體相當於陸地儲量的40~1000萬億立方米;海底磷礦、硫化礦、砂礦亦很豐富;海洋的潮汐能、海浪能、海流能、海水熱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理論儲量約為1500億千瓦,其中可開發利用的約70多億千瓦,相當於目前發電總量的十幾倍;海水中含有大量化學元素,可提取的元素包括鈾、氘、氚等80餘種;海洋的水產資源極為豐富,海洋生物20萬餘種,所能提供的蛋白質將占到人類食用蛋白質的三分之一左右,此外,浩瀚的海洋空間也正引起人類越來越大的興趣,除了傳統上作為海上通道之外,工程師們正在開拓新的利用領域,包括建設海上城市、海上機場、海下橋梁、海底隧道、海底倉庫等,以期拓展人類生存的空間。同時,海水本身也是一種重要資源,它不僅可以通過脫鹽處理變成淡水,還可以直接用於工業冷卻、印染、清潔、消防,甚至將來有可能用於農業灌溉。

下一世紀是海洋的世紀,這種提法的產生是因為海洋經濟在未來世紀經濟中將處於無可替代的地位。海洋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空間,是人類所需資源的主要供應地。因此,海洋是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

目前,海洋經濟在國民經濟中所占的比例很小,僅為2%,但其影響力已滲透到各個經濟領域。可以說,現在各行各業都離不開海洋產品,連人們日常生活也離不開海洋產品。工業生產中使用的堿、鹽酸和含鈉、含氯的原料等都離不開海洋產品;人們天天都要吃碘鹽,使用的聚氯乙烯等塑料製品,魚肝油等營養品、藥物,也都是海洋產品。

幾十萬年以來,人類的經濟活動主要依靠陸地資源,而礦產等資源是無法再生的,有些已消耗殆盡。西方一些學者按世界陸地礦產資源儲量和80年代世界年消耗量進行計算,結論是陸地資源隻夠人類再使用40~50年。隨著陸地資源行將枯竭,迫使人們尋找新的礦產供應地。太空、南北極和海洋,就是人們關注的地方。太空資源雖豐富,但開發是遙遠的事;南北極環境脆弱,開發資源會破壞其平衡,給人類生存會帶來更嚴重的危害;隻有海洋資源豐富,大陸架、專屬經濟區等淺海地帶,以現在的技術水平就可以進行開發。海水中的元素,海底的礦物,足夠人類使用幾千年甚至一二萬年,有些資源還可以再生。

我國古代海洋產業主要有海運、海洋捕撈和海洋鹽業,現代又興起了造船業、築港、水產品加工、海洋儀器加工、鹽化工業、海洋藥物生產、海洋旅遊、海上油氣開采等。盡管現在的海洋產業還僅僅是陸地產業向海洋的延伸,局限於利用海洋優勢上,但是隨著開發海洋技術的飛速發展,不遠的將來必然會出現一批新的產業,如深海采礦、深海油氣開采、海水中化學元素提取、海洋能的開發等,更能在海洋裏建造農牧場、水下工廠、水下城市……未來的海洋產業,是高科技在海洋開發中的全麵應用而產生的,人類將從利用海洋的時代跨向開發海洋的時代。那時,和陸上產業有淵源關係的海洋產業,將會以全新的麵貌,躋身於經濟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