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5年,伏特出生在意大利科莫一個富有的天主教家庭裏。他對科學的愛好似乎是天生的。19歲那年,伏特就寫了一首有關化學發現的六韻步的拉丁文小詩。從青年時期開始,伏特就進行電學實驗了。他讀了大量的書,他的好友加托尼送給了他一些儀器,並在自己家中收拾出了一間房子來支持他的研究。16歲時,伏特就開始與一些著名的電學家通信,其中就有都靈的貝卡裏亞和巴黎的諾萊。貝卡裏亞是一位國際知名的很有成就的電學家,他勸告伏特少專注於理論,盡量多做實驗。事實也是這樣,伏特在青年時期的理論遠不如他的實驗有分量。隨著時間的流逝,伏特對靜電的了解已經能夠和當時最好的電學家媲美。不久後,他就開始運用他掌握的理論製造各種有開創性的儀器,用今天的話來說,重要的是他對電量、電量或張力(如他自己所命名的)、電容以及關係式Q=CV都已經有了明確的了解。

在伏特製造的儀器中,一個最傑出例子是起電盤。把一塊導電板放在一個由摩擦而帶電的充電樹脂“餅”上端,然後拿一個絕緣柄與金屬板接觸,使它接地,再把它舉起來,於是金屬板就被充電到了高電勢,這個方法可以用來使萊頓瓶充電。並且這種操作可以不斷地重複。這一發明是相當精巧的,以後經過改進發展成為一係列靜電起電機。伏特強烈地認識到,他必須定量地測定出電量,因此他設計了一種靜電計,這也是各種絕對電計的開山鼻祖,它能夠以可重複的方式測量電勢差。伏特還為他的靜電計設立了一種刻度,根據電盤的發明,根據他的描述,我們可以確定他的單位是今天的13350伏。1775年,得益於起電盤的發明,伏特成了科莫一些學校的物理教授。他的影響也開始擴展到意大利以外,蘇黎世物理學會選舉他為會員。但伏特的興趣並不隻限於電學。他還通過觀察馬焦雷湖附近沼澤地冒出的氣泡,發現了沼氣。他把對電學和化學的興趣結合起來,製成了一種被稱為氣體燃化的儀器,可以利用電火花點燃一個封閉容器內的氣體。他在32歲時去瑞士遊曆,見到了伏爾泰和一些瑞士物理學家。回來以後,他就被任命為倫巴第地區最著名的大學帕維亞大學的物理學教授。他擔任這個教授職務一直到退休,正是在那裏伏特作出了他的劃時代的發現。

1792年,伏特又去國外作了另一次長途旅行,這次他到了德國、法國、荷蘭和英國。他訪問了一些包括拉普拉斯和拉瓦錫(1743-1794年)在內的當時最著名的同行,有時甚至和他們共同做實驗。當時,他還被選為法國科學院的通訊院士,不久又被選為倫敦皇家學會的外國會員。

在度過45歲生日後不久,伏特讀到了伽伐尼寫於1791年的文章,這促使他作出了一生中最大的發明和發現。開始時他還有些猶豫,但不久他就堅定地開始了工作。按伏特自己的說法,他實驗的內容“超出了當時已知的一切電學知識,所以它們看起來有點驚人”。開始他同意伽伐尼用青蛙做萊頓瓶的觀點,但沒過多久,他就開始懷疑青蛙主要是一種探測器,而電源則在動物之外。細心的他還注意到,如果把兩種相互接觸的不同金屬放到舌頭上,就會引起一種特殊的感覺,有時是酸性的,有時是堿性的。他假設,並且也能夠讓我們驚歎的靜電測量證明,兩種不同的金屬例如銅和鋅接觸時就會得到不同的電勢。他測量了這種電勢差,得到的結果與我們現在所知道的它們之間的接觸電勢差沒有太大的差別。至少當連接神經和肌肉的金屬電弧是雙金屬時,隻要假定青蛙是一種非常靈敏的靜電計,伽伐尼實驗就得到了完美的解釋。當然,伽伐尼回答說,即使當金屬電弧是單金屬的時,他也能觀察到肌肉的收縮。這是一種異常嚴峻的反對意見,對於這些疑問,伏特以金屬的不純和其他原因來為自己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