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4年2月24日,楞次誕生於愛沙尼亞。16歲以優異成績考入家鄉的道帕特大學,1828年被挑選為俄國聖彼得堡科學院的初級科學助理,1830年被選為聖彼得堡科學院通訊院士,1834年當選為院士。曾長期擔任聖彼得堡大學物理數學係主任,後來又由教授會選為第一任校長。

楞次在物理學上的主要成就是發現了電磁感應的楞次定律和電熱效應的焦耳-楞次定律。

1833年,楞次在聖彼得堡科學院宣讀了他的題為“關於用電動力學方法決定感生電流方向”的論文,提出了楞次定律,亥姆霍茲證明了楞次定律是電磁現象的能量守恒定律。

在電熱方麵,楞次於1843年在不知道焦耳發現電流熱作用定律(1841年)的情況下,獨立地發現了這一定律。他用改善實驗方法和改用酒精作傳熱介質的方法,提高了實驗的精度。

1831年,基於感應電流的瞬時和類衝擊效應,楞次利用衝擊法對電磁現象進行了定量研究,確定了線圈中的感應的電動勢等於每匝線圈中的電動勢之和,而與所用導線的粗細和種類無關。1838年,楞次還研究了電動機與發電機的轉換性,並用楞次定律解釋了其轉換原理。1844年,楞次在研究任意個電動勢和電阻的並聯時,得出了分路電流的定律,比基爾霍夫發表更普遍的電路定律提前了4年。

1865年寒假,楞次在意大利羅馬中風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