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恩(1882-1970年)是德國著名的物理學家。量子力學的創建者之一,晶格動力學的奠基人。他於1882年12月11日出生在普魯士布雷斯勞一個猶太知識分子家庭。小時候受父親(醫學教授)影響,喜歡擺弄儀器和參加科學討論。1901年進入布雷斯勞大學,1905年慕名進入格丁根大學以便聽希耳伯特、閱可夫斯基等數學、物理學大師講學。1907年獲博士學位。1912年受聘為格丁根大學講師。1921年成為格丁根大學物理係主任和理論物理學教授。
從1923年開始,他致力於發展量子理論,當時年輕的海森堡是他的助教和合作者,1925年海森堡提出他的“關於運動學和力學關係的量子理論”後,玻恩當即支持海森堡理論,認為其表達形式與矩陣代數一致,他和海森堡等人合作發表了長篇論文,用嚴謹的數學形式全麵係統地闡述了海森堡理論。1926年,薛定諤以波函數為基礎,提出與海森堡的矩陣力學等價的波動力學,並把波函數看作是對實在的物質波的連續描述。玻恩從具體的碰撞問題的分析出發,提出了波函數的統計詮釋——波函數的二次方代表粒子出現的概率。因為這一貢獻,他獲得了1954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量子力學的提出使格丁根大學成為當時舉世矚目的物理中心之一,在玻恩的領導下,格丁根群英薈萃,自由討論空氣活躍。形成了可以和玻爾的哥本哈根學派相媲美的格丁根物理學派。
玻恩還是一位傑出的教育工作者,他講課出色,常組織名家講學,他熱誠待人,誨人不倦,激勵後起之秀,對年輕人的成就給予很高評價。他還善於向晚輩學習,如他認為他從他的助手泡利那裏學到的,比泡利從他那裏學到的要多。
1933年希特勒上台後,由於玻恩是猶太血統,他的教授職位被剝奪,財產被沒收,流亡到了英國。1936-1953年任愛丁堡大學教授。退休後回德國居住,仍繼續進行科學與寫作活動。在60餘年的學術生涯中,玻恩共發表論文300餘篇,出版了近30本著作。1970年1月5日,玻恩在格丁根逝世。墓碑上刻著他發現的著名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