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的起源
原始社會的生產和生活狀況
盡管體育的起源是一個複雜的問題。但曆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為我們解開這一難題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正如人類曆史上其他事物和發展一樣,體育的起源必有其形成的內部因素和外部條件。所以,盡可能再現當時的曆史背景,即人類遠古生活的地理環境、生產方式、生活狀況等等,並盡力追尋這些活動主體可能存在的體質狀況、心理狀態、思維特點以及意識、觀念等,是十分重要的。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民食果窳蟀蛤,腥臊惡臭,而傷害腹胃,民多疾癤”。原始社會的生產力極低,人們過著共同采集、狩獵、平等的集體生活,生活極為艱苦,飽受野獸侵襲和疾病的折磨。惡劣的環境和氣候,困苦的生活狀況等外部條件,逼迫著原始人類不得不為了生存而頑強地掙紮、搏鬥,進而學會思索和創造。從已發現的地下文物可以看到人類為了求食和自衛,他們創造了砍砸器、刮削器、尖狀器(如我國的元謀人、蘭田人、北京人等),後來又發明了石球(如許家窯人等)和弓箭(如峙峪人等)等生產工具。
經過長期的生產勞動和生活實踐,他們逐漸掌握了一定的征服自然的本領,如“構木為巢”、“鑽燧取火”、“斫木為耜,揉木為耒”、“刳木為舟”和鉉玄木為弧,剡木為矢等。經過幾次大的社會分工,人類逐漸成了自然的主人。
體育的起源
人類的出現為體育的起源製造了前提,體育也以人類體質的完善和心理的發展為條件,以人類社會的發展為基礎,並和人類的生產勞動和生活實踐密切相關的。
人猿相別,始於足下。直立行走成為了人猿相別的分水嶺。直立行走的結果是手腳分工,而直立行走的原因是勞動。“勞動是從製造工具開始的”;“勞動作為實踐活動的最初形態,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是連接物質和精神,主體和客體以及需要和可能等多種關係的中心樞紐”。勞動使人類的體質日趨完善,手腳日益“專業化”。手愈來愈靈巧,腿愈來愈粗壯有力,投得遠(準)、跑得快、跳得高(遠)。為了適應日益複雜化的勞動需要和多樣化的生活需要,人的肢體動作愈來愈豐富多彩和生動優美。勞動還使人的心理機能得到發展,並結成了一定的社會關係。“隨著人造工具的出現,史前人類產生了像孿生兄弟一樣的兩種心理傾向:一是征服欲,即對外部世界進行能動的認識、改造和利用,而取得一定相對滿足的心理要求;一是崇仰心理,即因無知或出於某種意願而產生的對某一對象的盲目敬畏和崇拜的心理態度”。這兩種心理傾向不但表現在征服自然的生產勞動中,而且表現在征服人類自身的戰爭中,以及人類日常生活的相互關係、宗教和娛樂(包括遊戲和競技等)之中。人類體質的完善,心理的發展和人類社會的形成是體育產生的基本條件,所以說體育的源頭是勞動。
萌芽狀態的體育
原始教育中的體育因素
雖說“自有人生,便有教育”,但原始社會沒有專門的教育機構和專職教師,教育是自然形成的,教育過程還沒有從生產勞動和生活實踐中分離出來,也沒有階級性。年輕的後代是在生產勞動和社會生活的實踐中接受長輩教育的。身體強健的生產能手,武藝高超的作戰英雄,往往是氏族部落首領和教師。老一輩把勞動經驗、生產技能、製造和使用生產工具的方法和技術,言傳身教給年輕的一代。燧人教民取火,伏羲教民以漁獵,神農教民農作,黃帝作弩教民以射……這些傳說反映了遠古先民的教育內容。生產和生活的基本技能,也是最基本的身體活動。這些基本技能和基本身體活動,盡管不能被看作是“體育”,但在這些活動中確實孕育著“體育”的因素。傳說中的“後羿射日”、“誇父逐日”也反映了遠古時期人類的“體育”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