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奧運會的起源與古希臘的社會情況有著密切的關係。公元前9-公元前8世紀,希臘氏族社會逐步瓦解,城邦製的奴隸社會逐漸形成,建立了200多個城邦。城邦各自為政,沒有統一君主,城邦之間戰爭連連。為了應付戰爭,各城邦都積極訓練士兵。斯巴達城邦兒童從7歲起就由國家撫養,並從事體育、軍事訓練,過著軍事生活。戰爭需要士兵,士兵需要強壯身體,而體育是培養能征善戰士兵的有力手段。戰爭促進了希臘體育運動的開展,古奧運會的比賽項目也帶有明顯的軍事烙印。連續不斷的戰事使人民感到厭惡,普遍渴望能有一個賴以休養生息的和平環境。後來斯巴達王和伊利斯王簽訂了“神聖休戰月”條約。於是,為準備兵源的軍事訓練和體育競技,逐漸變為和平與友誼的運動會。
古代奧運會曆史
古奧運會從公元前776年起,到公元394年止,共舉行了293屆。按其起源、盛衰,大致分為三個時期:
1.公元前776年至公元前388年,古奧運會興起。公元前776年,伯羅奔尼撒的統治者伊菲圖斯,努力使宗教與體育競技合為一體。它不僅革新宗教儀式,還組織大規模的體育競技活動,並決定每4年舉行一次。時間定在閏年的夏至之後。所以公元前776年的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就正式載入史冊,成為古代奧運會的第一屆。當時僅有一個比賽項目,即距離為192.27米的場地跑。
約公元前323年的酒器上麵的古代武裝賽跑情景
這一時期各城邦之間雖有紛爭,但希臘是一個獨立的國家,政治、經濟、文化都較發達,是運動會的黃金時期。特別是公元前490年,希臘雅典在馬拉鬆河穀大敗波斯軍之後,民情奮發,國威大振,興建了許多運動設施、廟宇等,參賽者遍及希臘各個城邦,奧運會盛極一時,成為希臘最盛大的節日。
2.公元前388年至公元前146年,古奧運會開始衰落。由於斯巴達和雅典長期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公元前431年至公元前404年),希臘國力大減,馬其頓逐漸吞並了希臘。馬其頓君王菲利普還親自參加了賽馬。隨後亞曆山大大帝雖自己不喜愛體育活動,仍積極支持,並視奧運會為古希臘的最高體育活動開幕式,為其增添設施。不過,這一時期古奧運會精神已大減,並開始出現職業運動員。
古代奧運會競技項目保留著濃厚的戰爭痕跡,圖為酒罐繪畫——二馬拉車賽。
3.公元前146年至公元394年,這一期間古奧運會由衰落走向毀滅。羅馬帝國統治希臘後,起初雖仍舉行運動會,但奧林匹亞已不是唯一競賽地了。如公元前80年第一百七十五屆奧運會,羅馬經濟規律就把優秀競技者召集在羅馬比賽,而奧林匹亞隻舉行了少年賽。這時職業運動員已開始大量出現,奧運會成了職業選手的比賽,希臘人對之失去了興趣。公元2世紀後,基督教統治了包括希臘在內的整個歐洲,倡導禁欲主義,主張靈肉分開,反對體育運動,使歐洲處於一個黑暗時代,奧運會也隨之更趨衰落,直至名存實亡。公元393年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宣布基督教為國教,認為古奧運會有違基督教教旨,是異教徒活動,翌年宣布廢止古奧運會。公元895年,拜占庭人與羅馬人在阿爾菲斯河發生激戰,使奧林匹亞各項設施毀失殆盡。公元426年狄奧多西二世燒毀了奧林匹亞建築物的殘餘部分。公元511和公元522年接連發生的兩次強烈地震,使奧林匹亞遭到了徹底毀滅。就這樣順延了1000餘年的古奧運會不複存在了,繁榮的奧林匹亞變成了一片廢墟。
古代奧運會比賽日程和項目
古代奧運會從第一屆起,決定每4年舉行一次,每屆隻有短短的1天。隨著比賽項目的不斷增多,從第二十二屆古代奧運會開始,組織者決定將比賽時間改為3天,加上開幕式、閉幕式及慶典活動,整個會期為5天。競賽項目增多為:五項全能(鐵餅、標槍、跳遠、角力、跑步)、拳擊、摔跤、戰車賽跑、賽馬等。
早期的酒罐繪畫表現了五項技能
古希臘一般在祭神日舉行運動會,其中規模較大的有:奧林匹克(Olympic)、伊斯特摩斯(Isthmus)、皮托(Pytho)、尼米亞(Nemea)。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奧林匹克運動會。奧林匹克運動會自公元前776年開始,每4年在伯羅奔尼撒半島西部奧林匹亞村宙斯神宗教儀式中舉行,會期一般為5天。此時,各城邦務必休戰,最初競技在草地上進行,觀眾站在山坡上觀看。參加比賽的所有運動員都必須是純希臘血統並獲得市民權的人。競賽項目多是平常訓練的內容,主要有賽跑和角力,以後又增加五項競技、拳擊、戰車賽和“潘克拉蒂奧”。跑,在運動會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奧林匹克競技中,賽跑按“斯泰德”計程(1個斯泰德約相當於185~225米),最初隻有短跑(1個斯泰德),後來逐漸增加了往複跑(兩個斯泰德)、長跑(7~24個斯泰德)以及武裝賽跑和火炬賽跑。短跑有預決賽;有的祭典還按年齡或身體狀況分組。跑的姿勢和今天大體相同。大會期間,來自希臘各地的哲學家、曆史學家、詩人、藝術家等,在會址發表演說,展覽作品,所以希臘競技活動也是各城邦的一次思想交流,它促進了希臘文化的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