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連綿起伏的沙漠中,有一片綠洲,這裏生長著茂盛的植物,並盛開著鮮花,素有“不毛之地”的沙漠也會有如此獨特的風景嗎?塔爾沙漠中呈波浪狀的沙丘在秘魯的濱海區,地麵廣泛分布著流動的沙丘,沙丘中年平均氣溫很高,而年降水量卻很低。但大約每隔幾年,有的年份降水量驟然增長,沙漠中會奇跡般地冒出綠意並開花。
幹涸的沙漠隻要有大量的降水就會開花嗎?海洋氣象學家研究認為,沙漠開花的真正原因與“厄爾尼諾”現象的出現密切相關,那麼“厄爾尼諾”又是一種什麼現象呢?“厄爾尼諾”一旦發生,一般要持續很長一段時間,甚至一年以上。它除了使秘魯沿海氣候出現異常增溫多雨外,還使澳大利亞叢林因幹旱和炎熱而不斷起火;北美洲大陸熱浪和暴風雪競相發生;夏威夷遭熱帶風暴襲擊;美洲加利福尼亞遭受水災;大洋洲和西亞多發生嚴重幹旱;非洲會大麵積發生土壤龜裂;歐洲會產生洪澇災害;我國南部也會發生幹旱現象,沿海漁業減產;全國氣溫偏低,糧食會大麵積減產。它又是如何產生的呢?海洋氣象學家認為:正常年份,太平洋海麵的水溫表現為西部高東部低,太平洋海麵的水溫與此相反,就出現了“厄爾尼諾”現象。
夏威夷大學的地震學家指出,自1964年以來,五次“厄爾尼諾”現象的發生時間都與地球的兩個移動板塊之間的邊界上發生地震這一周期現象密切吻合。
還有的科學家提出“厄爾尼諾”與一種叫“南部振蕩”的全球性氣候變化體係有關,從而影響了南半球的信風強弱。
我國科學家研究了1950年以後地球自轉速度變化的資料發現,隻要地球自轉年變量迅速減慢持續兩年,且數值較大,就發生“厄爾尼諾”現象。因此他們認為,“厄爾尼諾”可能與地球自轉速度變化有關。
現在,科學家已運用航空技術、海洋水下技術及智能機器人對“厄爾尼諾”進行研究,並從地質方麵深入探索,相信有一天,“厄爾尼諾”的產生機製將會真相大白。到那時,沙漠開花也就不足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