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深洋變成高山之謎(2 / 2)

我國另一些學者以及某些國外學者則認為,並不是岡瓦納整體地向北漂移,而是岡瓦納大陸北緣曾分裂出一些陸塊向北漂移,並相繼焊接到歐亞大陸上。土耳其青年學者森戈爾比較詳細地論述了這一過程:二疊紀末至三疊紀,從岡瓦納北緣裂出一個狹長的基米裏大陸,它包括現今巴爾幹、土耳其、伊朗、阿富汗、西藏等地塊,在基米裏大陸與原岡瓦納之間打開了新特提斯洋;此後,基米裏大陸作逆時針旋轉並向北漂移,其前方與歐亞大陸之間的大洋(即古特提斯洋)趨於關閉;三疊紀晚期至侏羅紀早期,隨著基米裏大陸與歐亞大陸碰撞,並成為歐亞大陸的組成部分,古特提斯洋完全消逝,而其南麵的新特提斯洋達到頗大的規模;白堊紀早期,印度從岡瓦納分裂出來向北漂移,最終與亞洲主體碰撞,導致新特提斯洋的關閉和喜馬拉雅山的形成。現今的雅魯藏布江蛇綠岩帶便是已消逝的新特提斯洋遺下的痕跡,人們稱之為縫合帶。西藏北部的可可西裏——金沙江斷裂帶和班公湖——怒江斷裂帶上,現有時代更老的蛇綠岩帶,它們是古特提斯洋的遺痕,屬於更早時期形成的地縫合線。

由此看來,大洋神並非隻有一個妻子。已經有兩個時代不同的特提斯先後閉合消逝於歐亞大陸的內部。在大洋閉合和大陸碰撞的過程中,升起了巍峨山係,形成了世界屋脊。我們的任務就是要追索消逝於山脈中的古大洋,學者們所依據的隻是古大洋殘存於陸上的一些痕跡,如古洋殼(蛇綠岩)、大洋沉積物等,猶如考古學家要從古人的糞便中考證出吃過的食物一樣,這是一項相當艱難的課題。因此,特提斯洋究竟是浩瀚的大洋,還是狹窄的小洋?它的閉合過程是分小塊北漂式還是手風琴式,迄今仍存在著完全對立的意見。我們期待著新的研究成果能揭開特提斯洋演化之謎,這對於闡明大洋盆地的發展和消亡過程,無疑是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