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你可比我上心多了(1 / 2)

這個冬天不冷,至少對林凡來說是這樣的。

是男兒總要走向遠方,走向遠方是為了讓生命更輝煌。走在崎嶇不平的路上,年輕的眼眸裏裝著夢更裝著思想。

林凡到苗圃已經十幾天了,這裏的工作幹的如火如荼,苗圃的冬季裏沒有空閑,保護苗木的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這個苗圃離省道不遠,在一條寬敞的二級路西側,苗圃在三座大山的包圍之中,麵積有十五畝大小,苗圃西不遠處即是村落,南北走向的柏油路從東西兩座山山腳穿過筆直延伸開去,柏油路上不時有汽車呼嘯而過。林凡選中它的原因還有之一就是在這個苗圃旁邊還有一座現代化的農業科技苑,科技苑裏正在研究冬季蔬菜種植方麵的技術。

初次見麵,看到年輕質樸的林凡,苗圃老板很是欣賞,這將近入冬了還有人來找著打工,看來這小夥還是比較勤勞的,再說工資也要求不高,他這裏正缺人手,何樂而不為呢。吃住現成,多一個勞動的,無疑是天上掉餡餅。

老板姓陳,家裏五口人,有兩個女兒和一個兒子,他和兒子是苗圃的主要勞力,女兒們主要幹些技術活,重體力勞動雇工的時候多。在冬天,沒有幾個能幹重體力活的小夥子他們幹起來可就費勁了。如今家裏還有一個雇工,是本村的,人長的五大三粗的可就是不舍得下力,可也沒辦法,隻有將就著把活幹了。身份證給看了下,沒有其他問題,將人向家裏一領,全家人非常高興,陳婆和陳家的兩個女兒興高采列地忙著,陳家兒子也很高興,全家人不時地問著林凡的情況。為了表示對林凡的歡迎,老陳打開了一瓶家藏的老酒。

老陳家住在這個村落的村口,沿著村口筆直的馬路,不遠處即能看到他家的苗圃。苗圃的地是從村裏承包的。這個地方種苗圃的不多,蔬菜大棚節鱗次比地橫亙在村東的馬路邊上,這個村子離城市不遠,大部分人是菜農,占據著離城不遠的優勢,蔬菜銷售是他們的主要收入,村口不遠處的農業科技宛就是為這些大棚提供技術服務的。老陳家房屋眾多,主要建築是一個樣式新奇的二層小樓,為了防水,整個院裏都做了密封處理,小樓從遠處看更像是一個城堡。看著老陳家裏一應俱全的家用電器和大大小小的苗圃使用設施,林凡覺的老陳這幾年種苗圃收入還是相當不錯的。

入冬了,天氣已是小雪了,林凡穿著自己準備好的棉衣,現在正是苗圃除草的季節,一家人拿著鋤頭鐵鍬等一幹工具興衝衝的向苗圃走去,陳家姑娘和林凡年紀相差不多,都十七、八了,一家人“花兒”“花兒”地叫著,林凡也沒來得及問她們叫什麼,隨口跟著隨便叫唄。林凡知道陳家兒子叫陳傑,後麵緊跟著老陳,長的挺魁梧的是村裏的雇工叫來平。

農活很累,除草的工作也相當費勁,除草的目標的將田間的雜草,主要是苗圃修剪後的病枝集中處理,找一塊空地焚燒幹淨了防止病蟲害。林凡幹的很賣力,陳家人不住地誇獎著林凡。有了林凡的帶動,來平跟在他們一家人的身後也不得不賣力地幹著活。冬季注水是苗圃管理的第二道工序,陳傑開著農用三輪,來平和林凡分別向樹苗周圍的大坑裏注著水,忙的不亦樂乎。

天氣很冷,特別是注水這個環節,工作時間雖說是在天暖和的時候,可一不小心搞一身水那也不是好玩的。林凡是農村出生的農家娃子,他不怕吃苦,隻要達到了心中的目標的吃點苦算什麼呢。老陳介紹著工藝流程,陳家的倆女娃也不時地指點著林凡。勞動場所出現了從未有過的歡聲笑語,人們好像不是進行煩人的體力勞動而是進行一場大家樂意參加的娛樂活動。隻有來平悶悶不樂,林凡的到來,他在陳家顯得不重要了,好像沒有他人家幹的也挺好的,看來幹活和其他活動一樣,隻有竟爭才有動力。

接下來的工作是剪枝,剪枝可是個技術活,一棵棵的樹苗如果剪枝不當,明年這些樹苗可能就枯死了。由於林凡的積極表現,老陳家裏人已沒有了林凡才來時的戒心,本來不傳外人的剪枝技術,老陳一家人也傾傾囊相授,小姐妹倆手把手地教林凡,林凡像在自己家的苗圃一樣認認真真地學。陳家的小姐妹大的叫梨花,小的叫桃花,林凡通過一段時間的相處終於搞清了她們的名字。姐妹倆人長的都挺秀氣,隻不過經常性的勞作使小姐倆有點土裏土氣的感覺。說話是地方方言,她們對林凡一口標準的普通話很著迷,邊工作邊不時地和林凡聊著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