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五朵金花的故鄉(1 / 3)

雲南大理是中國曆史文化名城,被譽為“五朵金花的故鄉”。

大約在4000多年以前,白、彝各族的祖先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創造了洱海文化。唐代的南詔國、宋代的大理國都曾在這裏建都,延續了有500多年,這裏一度成為雲南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給大理留下了眾多的文物古跡。大理還是西南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素有“文獻之邦”之稱。

大理風光甲天下,最有名的就是“風花雪月”,即為“下關風”、“上關花”、“蒼山雪”、“洱海月”,這四景都是自然風貌,遊覽於水色天光之中,可逐一領略大理先民留下的足跡,在這裏古城巍峨,古塔古碑林立,古遺址眾多,古壁畫隨處可見。還有星羅棋布的佛塔碑林,各式民居和官家府邸組成的大理城和喜洲城等。中世紀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曾在這裏留下過他的足跡;明末大旅行家徐霞客曾多次遊曆大理,並真實地描繪了大理的山川風物。

大理的民族風情濃鬱並且獨特。“三方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白族居民建築,古樸玲瓏有致;“戶戶流水,家家養花”的白族庭院,幽雅多姿,遠近聞名;白族婦女的服飾,色彩絢麗和諧、粗獷與秀美並存。在大理還可品嚐到別具一格的食品和品嚐獨特的“三道茶”,同時還可以觀賞白族的歌舞表演。

蒼山,又稱點蒼山。地處雲嶺山脈南端,屬橫斷山脈餘脈,因山色蒼翠而得名。大理四景之一“蒼山雪”便在此,這裏一年四季高聳入雲的蒼山十九峰,峰頂一片銀白,好像一位滿頭白發、慈祥可親的老人,保護著大理壩子。因此,大理壩子就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蒼山雪據說,漢朝的時候,大理附近一帶都叫做“白國”。這裏山川秀美,物產豐富,六畜興旺,百姓善良。白國的國王很愛護百姓,得到了百姓的尊敬。起初,白國和漢朝有來有往,相安無事,百姓們平平安安過著日子。後來,漢朝的老皇帝死了,新皇帝是個無道昏君,他還聽信朝中奸臣的話,要四麵八方的小國向他稱臣進貢。白國看到漢朝昏君霸道,就不再跟漢朝來往了。不料有一年,這個昏君派了十萬大軍來攻打白國,要白國年年進貢,歲歲納款。老百姓聽到這個消息,都從四麵八方搬到大理壩子裏來,並且派年輕的男子都拿起武器守在城上,大家一心一意保衛自己的家園。

昏君的十萬大軍來到白國,因為白國人民堅決抵抗,一直相持了好幾年,沒能分出勝負。漢軍的主帥急得要命,他左思右想,最後想從蒼山背後襲擊白國。因為漢軍幾年都沒有打進城裏來,白國的統帥就放鬆了戒備。當漢軍悄悄從蒼山背後爬上來時,白國的統帥還蒙在鼓裏呢!在這緊要時刻出現了一位老婆婆,老婆婆勸漢軍撤退,但根本沒人理她。老婆婆見漢軍不聽勸告便變出一柄拂塵,拂塵一揚,霎時滿天升起雲霧,緊接著大雪鋪天蓋地飛了下來,昏君的十萬大軍統統被大雪埋掉了。

從那個時候起,蒼山頂上的白雪便終年不化,像那位老婆婆的頭發一樣銀光閃亮。人們傳說,那位用大雪救了白國人民的老婆婆,就是觀音老母。

故事講完了,那麼真正的蒼山是什麼樣子呢?它北起上關,南達下關,東至洱海之濱,西臨黑江畔。南北長為42千米,東西寬2千米,有九峰十八溪,南北橫列似屏,延伸約5千米。山峰平均海拔都在3500米以上,最高峰馬龍峰為4122米,山頂常年積雪。蒼山九峰間的十八溪,溪水如瀑,傾瀉注入洱海。“雲、雪、峰、溪”為蒼山四大奇觀。蒼山的植物垂直分布明顯,植物種類有3000多種,是我國的植物資源寶庫。

蒼山有十九峰,其中的一個叫雲卉峰,距大理古城35千米。在雲卉峰下有一潭清澈的水泉,寬寬的樹叢,團團蔭護著它;茂盛的枝葉,斜斜地橫蓋在泉頂的上空,每年三四月間樹木開花的時候,青青的柔枝上滿布著淡黃色的小花。白族人傳說,從前在這裏有一位十分美貌的姑娘叫雯姑,雯姑和忠實、善良的樵夫霞郎相愛了。但是凶惡殘暴的俞王是這裏的霸主,他打定主意要搶雯姑去做自己的第八個妻子。俞王用盡了威脅和利誘,雯姑也不為所動,霞郎救出雯姑,他們逃到了無底潭邊,最後雙雙縱身跳下了無底的深潭……第二天,無底潭的潭心冒起一個大的水泡。水泡下有一個空洞,從空洞中飛出一對五彩斑斕、鮮豔美麗的蝴蝶,互相追逐著在潭邊翩翩起舞。一會兒,從四麵八方又飛來了無數大大小小的蝴蝶,圍繞著這一對蝴蝶在潭邊和樹下四處飛翔。從此以後人們給無底潭起名叫蝴蝶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