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走進埃及金字塔(2 / 2)

古埃及人為何要雕塑這樣的石像呢?這要追溯到幾千年以前的古埃及王國時代。那時的人們認為,世間一切事物都是神創造的,神統治著世界。他們把日月星辰視為神靈,把各類動物也視為神靈加以朝拜。古埃及現存的神廟殿堂中,人們可以發現許多動物的雕像,它們當中有雄獅、公牛、山羊等。古埃及人還經常塑造人和動物合為一體的雕像,以象征神權和王威。

起初,人們對這尊獅身人麵像的身份大惑不解,不知道象征著什麼,因此有各種解釋。經多年考證,其身份終於大白。原來它既不是人們傳揚的“太陽”,也不是什麼金字塔的“衛士”,而是古埃及第四王朝法老卡夫拉本人。相傳,那是公元前2611年,在他巡視為他修建的金字塔時,發現附近采石場上有一塊巨大的天然岩石,他為使自己的形象永垂不朽,便下令為自己雕一石像,立在他的金字塔前。一位工匠根據神權與王威相結合的說教,別出心裁地建議,將石像雕成獅身,而以卡夫拉頭作麵。卡夫拉聽後大悅,於是巨石變成了這尊獅身人麵像。雕像頭戴“奈姆斯”王冠,額頭上刻著“庫伯紮”聖蛇浮雕,鼻梁高聳,麵孔英俊,色澤豔麗,下頜雕著標誌帝王身份的長須,神采奕奕,栩栩如生。

騎駱駝、乘駿馬在金字塔和獅身人麵像周圍的沙原上漫遊與馳騁是別有情趣的。善於營生賺錢的埃及人把駱駝和駿馬管教得十分溫馴,主人隻要用一根小木棍輕敲一下駱駝和馬的腳部,它們便會低下身來,或匍伏在地。駱駝和馬被打扮得十分漂亮,彩色的轡頭、韁繩,毛織的坐墊,在側帶上配上一步一叮咚作響的銅鈴,使騎駱駝漫遊或乘馬急馳更增添了誘人的力量。

到了夜晚,金字塔、獅身人麵像前安排了不少吸引人的節目。其中,“聲與光”節目最受青睞了。“聲與光”節日是為了讓人們了解金字塔的曆史和建築過程,特地在獅身人麵像廣場上舉辦的特別音樂會。每當夜幕降臨,“聲與光”表演就開始了,開始後周圍所有火光首先全得熄滅。此時的天際一片漆黑,三座金字塔和獅身人麵像盡管軀體高大,這時候也難見蹤影,萬物寂然,一切都消失在茫茫的夜色之中。當然,天邊的星星還在向遊人調皮地眨眼睛。從大沙漠吹來的夜風,帶著涼意,和幾分幹燥的氣味從遊人頭上掠過,更給處在深邃夜色和寂靜之中的人們增添一縷神秘之感。

正當迷惑之際,突然一道淡藍色的光照亮了第一座金字塔,接著第二座、第三座也被相繼照亮。深黑色的天幕上顯現出三個巨大的錐形體,那嚴峻的形象使遊人更感到一種不可名狀的清冷。三座金字塔的尖頂刺向天空,似乎要劃破夜色,爭見光明。然後,一道紫色的光又照亮了獅身人麵像,黃色的光也同時把殘破的太陽神廟映現出來。此刻,忽然一陣哀怨的古樂聲從遠到近,從低沉轉而嘹亮,由沙漠的那邊傳過來。那樂聲仿佛經過長途跋涉,聽起來有疲憊之感。稍停,古樂聲戛然而止,淡藍色的光熄滅了,金字塔重新湮沒在黑暗之中,隻留下獅身人麵像默默地凝視著人們。過了一會兒,它開始用低沉的聲音對人們述說古埃及5000年前的曆史。它講述當時的埃及是如何的繁榮富有,尼羅河水如何孕育了這塊土地上的文明。它告訴人們,當地球上其他的人類還住洞穴,過著茹毛飲血的野蠻原始生活時,古埃及人已學會了計算時間,辨認星辰。它評述了古埃及各王朝帝王們的功業,以及各王朝的盛衰,對羅馬凱撒大帝和法國拿破侖侵略埃及,毀它麵容的罪惡,也都一一進行了現身說法,提出了控訴。獅身人麵像講述之後,便是古埃及國王法老三世和他兒子對白的聲音,一會兒又是法老三世的葬禮,王後的哀歌……阿拉伯哀樂的顫抖的慢板旋律在夜色中飄蕩。此刻,人們的思緒仿佛也隨這股旋律飄進了幾千年前的古埃及王朝社會,置身於古埃及往昔的盛世之中。“聲與光”節目用阿拉伯語、英語、法語每天晚間輪流演出。在此觀賞這個節目,既是一次藝術享受,也是一次不可多得的重溫和學習古埃及曆史的極好機會。

金字塔和獅身人麵像周圍,還辟有眾多的旅遊場所和景點,除了近年來開辟的太陽船博物館之外,尚有沙漠城、影劇院,以及出售各種旅遊商品、金字塔明信片、彩色立體照片及各種文字導遊手冊的商店等。

這裏是全埃及的旅遊熱點,也是最吸引世界各地人們的旅遊勝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