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走進埃及金字塔(1 / 2)

埃及金字塔被稱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在古代埃及,人們相信國王死後會變成太陽神,永遠活著。金字塔不單純是陵墓,而是被考慮作為國王死後生活的住所。目前,在埃及境內留下的金字塔和金字塔遺址大約有80處。其中最為著名的是開羅西南約10千米處的吉薩金字塔群,距今約4600年。

這裏的金字塔一共有三座,它們分別是古埃及第四王朝的胡夫王、卡夫拉王和孟考拉王的陵墓。因這些陵墓形似漢字的“金”字,故譯為“金字塔”。在三座塔中,胡夫金字塔規模最大,稱為“大金字塔”。大金字塔約建於公元前27世紀,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曆史。

塔的體積在250萬立方米以上,由大約230萬塊大小石塊砌成,平均每塊石塊重2.5噸,最大的一塊竟有16噸重。有人推算,若將這些石塊排列起來,可長達6200多千米,如果把石塊鑿碎鋪成一條一尺寬的石子路,可繞地球一周。

塔身石塊之間合縫嚴密,連一張薄紙也難以塞進。塔的東南角與西北角的高度誤差僅為1.27厘米,而塔的各邊長誤差尚不足20厘米,這樣的誤差率令當代許多建築師驚歎不已。大金字塔的4條邊準確地與東西南北相對應。古代的埃及人已經能根據太陽和星辰的位置,準確無誤地分辨出方位。塔的表麵覆蓋著磨光的石灰岩石,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白色光芒。頂上堆放著貼金的頂石,十分漂亮。

那麼,在4600年前,埃及人在沒有機械化設備的情況下,是怎樣建造金字塔的呢?

首先要決定金字塔的朝向,建水平牆,從其中心觀測星辰以決定正北方位,然後將金字塔的一邊與北方重合決定位置。平整土地,使建金字塔的地方成水平,然後再挖墓室(放國王棺槨的房間)和從入口通往墓室的通路。切割石塊的時候,許多人在切石場用銅製的鑿子和鋸子,將石頭一塊一塊地切割下來。然後將石頭表麵修整光滑。金字塔是按自下往上的順序修建的,人們分工合作,有的用繩子捆綁石塊,將石塊放在木橇上用許多人牽拉、搬動。為了把石塊運到上麵,還修築了斜道,人們在斜道上擺放橫木,使木橇運送石塊更加順利。然後,堆放在規定的位置。金字塔的外側使用的是漂亮的花崗岩,把石塊堆到頂上後,就從頂上開始逐層將石階削平,再將表麵磨光就大功告成了。金字塔內部結構古埃及的國王又名法老,他們為何不惜耗費大量人力、物力修建金字塔呢?原來他們是按照古埃及宗教宣揚的“生命不朽”的說教行事的。他們認為,死亡是跨過軀體鴻溝的一次無靈魂的艱苦曆程。人如同植物一樣,在秋冬枯萎,在春天複萌。但是,要達到這一目的,隻有讓死後的屍體保存完好,才能使靈魂返回軀體,軀體又必須得放在特製的陵墓中,方能升入天國。為了保存屍體,古埃及人民經過長期研究和實踐,創造了一種製作木乃伊的防腐法。他們首先從鼻腔內用鉤子鉤出腦漿,然後灌入藥水清洗,接著將屍身剖腹,取出五髒,用香料和酒清洗腹腔,並填入防腐藥物,再縫合刀口。刀口縫合後,再將屍體放在天然的碳酸鈉溶液中浸泡70天,取出後,再用塗著樹膠和蠟的布裹好,最後經過複活儀式,將木乃伊放在石棺內,葬入金字塔的墓室裏。據說,經過這樣製成木乃伊的法老就可以複活,就可以成為陰間的主宰,而金字塔也同時變成了法老死而複生後的永久宮殿。為了實現這一目的,古埃及的每個國王猶如中國古代時候的皇帝一樣,在世時不惜耗費重金,大興土木,為自己建造工程浩大的陵墓,一座座金字塔就這樣相繼建造起來了。

人們都說金字塔是巨大的迷宮,那麼就讓我們去金字塔內部探險吧!金字塔是使用230萬塊巨大的石塊堆砌而成的。但是不單單隻是堆壘石塊,內部還有法老(國王)的墓室和曲折的道路等,空間也很大。

金字塔完工後,為了使人們找不到入口,而將其隱蔽起來。塔的入口在金字塔北坡離地麵18米的高處,經入口的一段甬道,向下可通往深邃的地下室,向上則可到達國王的墓室。墓室長10.4米,寬5.21米,高5.82米,與地麵的垂直距離為42.28米,墓室裏安放著用紅色花崗岩製成的王棺。這裏的石塊間還建有通風道。據考證,胡夫金字塔全部工程曆時30年,被驅趕著從事建塔的奴隸10萬人一批,每批施工3個月,許多人因勞累過度而死去。現在除了被破壞的石棺外,空蕩蕩地一無所有了。

位於卡夫拉金字塔之前的獅身人麵像,是同金字塔一樣享有盛名的曆史古跡。它除了向前伸展的長達15米的獅爪是用大石塊鑲砌外,整座石像完全是在一塊裸露出地麵的巨大山石上就地雕鑿而成的。相傳,人麵是卡夫拉國王的模擬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