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羅河全長6670千米,是世界上流程最長的大河。它流經埃及境內的長度約為1530千米,以東非高原和埃塞俄比亞高原為源頭,從南到北注入地中海。起初,河水流入維多利亞湖經白尼羅河繼續北上,在蘇丹與青尼羅河相彙合,便逐漸成長壯大,像一匹驃壯的野馬翻過深山峽穀,穿沙漠,過莽原,浩浩蕩蕩地奔騰向前。到了埃及,尼羅河又變得那樣溫柔、平靜,像一位慈愛的母親,用她那營養豐富、甘甜的乳汁,數千年如一日,精心地哺育著兩岸的億萬兒女,創造了埃及古代的燦爛文化。
青尼羅河發源於蘇丹東部埃塞俄比亞境內的塔納湖,而白尼羅河則發源於與蘇丹南部接壤的烏幹達境內的維多利亞湖。如果說青尼羅河是一頭咆哮怒吼的雄獅,那麼白尼羅河則更像一隻溫順可愛的羔羊。這是因為青尼羅河由發源地到與白尼羅河彙合處的喀土穆長約1600千米,但其落差卻為1500多米,而且一路上多飛瀉瀑布、急流險灘,有多少人曾試圖劃船溯流而上,但都失敗了。泛舟尼羅河而白尼羅河由發源地到喀土穆已流了大約3200千米,但其落差僅為600多米。它由烏幹達進入蘇丹後,要穿越蘇丹南部的大沼澤地,然後才向北蜿蜒伸向喀土穆。平日裏,當你漫步在白尼羅河岸邊,總可以看到三五成群的人們在波光粼粼的水麵上泛舟競渡,或坐在船上悠閑自得地垂釣,興致所及,有人會情不自禁地哼出別具風格的阿拉伯民族小調,很有一番我國江南水鄉的情趣。
從河的長度看,白尼羅河由發源地到注入地中海全長5970千米,比青尼羅河長1600千米,當推白尼羅河為母河;但是從兩河的流量大小來看,又當推青尼羅河為大了。青尼羅河的年流量為尼羅河總流量的6/7,而白尼羅河隻占1/7。每年大約有半年的時間,青尼羅河從埃塞俄比亞高原上潮水般地奔騰而下,適逢7月洪水泛濫季節,水流更猛,如排山倒海,勢不可擋。這時如果你駐足喀土穆大橋,眺望兩河交彙處,便會看到白尼羅河在青尼羅河水強力的衝擊下,幾乎停止流動或倒退的景象,直到來年1月份,青尼羅河收斂起它的威風時,白尼羅河才顯現出她富有魅力的倩影。這時,青、白尼羅河又似乎是剛剛拌過嘴的一對戀人,重新言歸於好,肩並肩,手攜手地邊走邊悄聲傾訴著衷腸。河麵上清楚地出現青白兩股水流並進的奇觀其實,這時的青、白尼羅河雖各具特色,青白界限分明,但青並不是人們想像的那樣湛藍,而是呈棕綠色;白也不是那樣的潔白,而是呈灰白色。並且隻有在黎明和傍晚的時候才能看到這青、白分明的情景。
在夜晚乘法老船遊尼羅河,又別有一番情趣,極富有詩意。遊船是按照古埃及法老船的形狀仿製的,精雕細刻,巧奪天工。船身用各種藝術圖案裝飾得五彩繽紛,船分上、下兩層,船內仿照古代用蠟燭照明,使船上更增添了靜謐的氣氛。船內還備有豐富的自助餐,一邊品嚐這具有阿拉伯風味的美味佳肴,一邊欣賞尼羅河兩岸的奇特風光。
從窗口向外眺望,尼羅河的粼粼水波在皎潔的月光下像一條少女身上的銀色裙帶,係在開羅城的當腰,把這個城市分為東西兩半。法老船繼續向前行駛,河水仍在靜靜地流著,河麵上浮光閃爍,微風徐徐吹來,細浪擊岸,河麗岸燈火點點,萬紫千紅,引起人們無限的遐想和情思。
月光下,船緩緩向前行進,河岸上一排排現代化大樓拔地而起,與河心島上的希爾頓飯店遙遙相對,顯得格外宏偉壯觀。在河麵上,幾座美麗的橋梁把東西兩岸聯成一體,特別是高大的十月六號大橋尤其耀眼奪目。這些現代文明的產物,給尼羅河樸實的天然美增添了幾分誘人的魅力。
世界聞名的非洲名勝維多利亞大瀑布,讚比亞的洛茲族人一直把它叫做“莫西騰亞”,其意是“有回聲的煙霧”。
“有回聲的煙霧”,繪聲繪色,含有詩情畫意;回聲從茫茫的煙霧中發出,又給瀑布塗上了一層神話色彩。傳說,在瀑布深邃的穀底,煙霧彌漫中,有一群美麗的仙女,正敲擊著非洲鼓,鼓聲咚咚,從煙霧繚繞中發出了回聲;瀑布銀色的光芒把仙女們斑斕的彩色衣衫化為天上的彩虹;仙女們踏著鼓點,翩翩起舞,舞步濺起的水花,形成升落不息、絢爛多姿的煙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