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澳大利亞全國人口1%的土著人,至今仍然過著南太平洋地區最原始的生活。他們是最早的澳大利亞人,據傳說是來自亞洲。他們到澳大利亞後,很少受到與其他民族混合而引起的變化,而是牢固地保持著本種族的特點。土著人身材中等,一般比現代的亞洲人高,長著自然波浪形而不卷曲的頭發、褐色的皮膚、傾斜的前額,眉弓突起,臉上和身上多毛,不論男女都是顯著的細長腿,善於長跑。
他們大約有500個部落,每個部落分若幹個群體,每個群體有數十個人組成,以一個小氏族或家族為核心。他們在半沙漠地區流浪,沒有固定的家園。有時候,在特別潮濕的地方,用些樹枝樹葉搭個臨時性的“棚子”居住。他們除了在冬季太冷時偶爾圍裹一些獸皮遮體取暖外,通常全身赤裸,連下身遮以樹皮的也絕少。
土著人不懂耕種,不飼養家畜。他們以狩獵和采集為主,一般男人狩獵,婦女采集草木根、野果和捕捉青蛙和蜥蜴等食物。普遍使用木製長矛、投槍,還有石斧等。有一種月牙形的飛鏢叫“飛去來器”,投擲出去打不中野獸時,便又飛回主人手裏。他們鑽木取火,生煙後即點一根幹草。有時為了取火,要花幾個鍾頭。
野蜂蜜是土著人的美味,有時候直接搗取蜂巢吃,有時候捕吃一種以蜂蜜為食的螞蟻。這種螞蟻吃了蜜後,肚子脹得像閃閃發亮的珍珠,土著人即用手擠出其中的蜜糖吃,或幹脆連螞蟻一起吞下去。
土著人的食量很大,一個人一次可以吃一整頭好幾十斤的袋鼠,睡幾個小時後再起來,再將皮吃掉。相反,當找不到食物時,餓幾天也沒事。
自從18世紀末歐洲人到來後,土著人受到了殘酷的鎮壓和迫害。當初他們曾有30萬人之眾,以後越來越少。今天,澳大利亞僅剩下14萬土著人了。
土著人具有豐富的想像力和藝術表現能力,他們幾乎人人都能繪畫雕刻,從而使澳大利亞保存著世界上重要的和豐富的舊石器時代藝術。澳大利亞北部的巴瑟斯特島和梅爾維爾島的土著人善於大型雕刻,他們將花紋、圖騰雕刻在墓地的柱子上。還有祭祀偶像、鳥獸和魚,以及長矛、飛鏢等都雕刻得很精致。
土著人經常用白粘土在全身塗上條紋,跳起很有節奏的土風舞,使人看後印象極深。
土著人沒有政治組織,沒有私有觀念。他們有物同享,尤其尊重老人。他們沒有物質文明,也不追求華麗的住房或家具。他們不要施舍。西澳大利亞州政府曾經修造了幾幢房子,請一些土著人來住,他們住了不幾天就走了,又回到了原始叢莽之中。他們漫不經心地將白人送的衣服等物丟棄在海灘上或林子裏。
在澳大利亞這塊遼闊的“南方大陸”上旅行,竟能目睹生活在石器時代的人們,這與這個國家先進的采礦業、高度機械化的農牧業、繁華圍繞的別墅式住宅、寬闊的馬路、蔥綠的草坪、川流不息的小汽車,“火樹銀花不夜城”……是多麼尖銳而強烈的對照!這種相距幾千年的一壤之別,令人深思和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