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5章抵達波恩(2 / 2)

說著,楊辰給自己嶽父大人打了個眼色,讓對方別幹杵著,這女婿上門,讓別人安排住處,這不是扯淡嗎?

見自家女婿給自己打眼色,彼得·馮西門子哪裏不明白楊辰不願意接受赫爾穆特·科爾的安排,於是趕緊插話道:“總&理先生的好意,我代兩個孩子心領了,這點小事,就不麻煩總理先生您操心了。”

“那好吧”赫爾穆特·科爾見狀,微笑的點頭道:“不過,楊,你第一次來德國,我這個主人家,總不能讓客人受了冷落,今天晚上我在總理府設宴,宴請諸位…”

這次楊辰倒是沒有再拒絕,不管是赫爾穆特·科爾的麵子,還是自己老丈人的麵子,他都必須接受,吃個飯而已,最多就是認識一下西德當局一群重要人物。

雖然楊氏財團暫時不會在西德進行大規模投資,但是楊氏財團與西德諸多大型企業的合作,卻是越來越緊密,尤其是隨著楊氏財團進入內陸市場,這種緊密聯係一直在不斷加強。

內陸改革開放,除了發展經濟以外,再一個就是建設完善的工業體係。

後世內陸被譽為世界工廠,整個工業體係在幾十年時間裏建設起來,而大多數中高端產業,都是從合資開始的。

德國在工業製造方麵的實力是毋庸置疑的,楊氏財團想要在內陸紮根,想要獲得內陸官方的大力支持,減少束縛,就必須在內陸工業建設上麵起到一定的作用。

光是會賺錢是不行的,後世李超人就是最好的例子,華人首富又怎麼樣,不能為國家做出貢獻,那麼去留都不會有人在意。

再有錢,難道還能比全世界的猶太人有錢?

所以,光會賺錢是不行的。

隨著時代發展,科技的不斷創新,掌握時代前沿的科技力量,才是最重要的。

舉個現實例子

李超人和華為掌門人任老爺子。

先不說他們旗下的企業規模如何,單論這兩個人的個人影響力,前者幾十年積累的聲望,肯定要比後者高很多。

但聲望和財富並不能衡量一切的標準。

後世華為麵對整個美帝的製裁封鎖,任老爺子在麵對大眾的時候,依舊挺直腰杆,遊刃有餘的跟大家夥談笑風生。

與此同時,國家為了支持華為,甚至不惜與美帝開啟貿易戰,不可否認,任老爺子趕上了好時候,趕上了國家崛起的好時代。

但俗話說的好,打鐵還需自身硬,如果自身沒有強大的實力和底氣,就算有國家在背後支持,也無濟於事。

如果位置對換,同樣麵對美帝的製裁和封鎖,李超人能扛得住嗎?能夠讓國家不惜代價支持嗎?

不需要去驗證,楊辰心裏早就有了答案。

未來技術比財富更加重要

當然了,如果有技術,又有財富,那麼便能立於不敗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