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雷達的研製(1 / 1)

1934年,英國皇家無線電研究所所長羅伯特·沃特森·瓦特帶領一批科學家,進行地球大氣層的無線電科學考察。一天,沃特森·瓦特在觀察熒光屏上的圖像時,被圖像中突然出現的一連串亮點吸引住了。從亮點的亮度和距離分析,它不可能來自地球大氣層。這是一種什麼無線電波信號呢?沃特森·瓦特抓住這一奇特現象進行了一係列實驗,終於發現這些亮點是被實驗室附近的一座高樓反射回來的電波信號。

當時,德國由法西斯頭子希特勒掌權,希特勒正在準備挑起一場世界大戰,歐洲大陸戰爭的陰雲,與歐洲大陸一海之隔的英國也受到了戰爭的威脅。最令英國人擔心的是德國飛機的入侵,因為在當時的科學技術條件下,如果要想發現正在空中飛行的飛機,除用肉眼觀察和耳朵聽以外,還沒有一種能夠提前發現飛機的方法。

沃特森·瓦特的這個實驗令他興奮不已,他想既然高樓大廈能反射電波,那麼,正在空中飛行的飛機是否也能在熒光屏上觀察到呢?如果可以提前發現敵機,一旦發生戰爭,就可以提前采取對付敵機的辦法,那該多好啊!於是,他立即把這一想法向皇室作了彙報。1935年1月,英國政府命令他立即進行這種防禦武器的研製。

沃特森·瓦特組織了一個特別小組,進行日夜攻關。他們首先試製成功電波發射裝置和接收裝置。後來,他們又把全部設備裝在載重汽車上,當試驗飛機從15千米以外飛到離汽車12千米左右時,電波碰到了飛機後,迅速反射回來,被接收裝置所接收。世界上第一部雷達就這樣誕生了。

由於這部雷達的有效觀測距離僅12千米,還不能滿足實際戰爭中的需要,所以,英國政府要求沃特森·瓦特小組繼續深入研究。為了做好保密工作,英國政府特地為研究小組在一個極為偏僻的山村裏建立了一個儀器設備精良的研究所。半年後,研究小組進一步改進了裝置,把接收裝置改為熒光屏,外來的信號隻能在熒光屏上以光帶形式出現,通過光帶可以直接讀出飛機的高度和距離,經過改進的雷達已能在80千米處發現飛機了。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英國政府在沃特森·瓦特的建議下,撥出巨款在沿海一帶迅速建造了許多雷達站,構成雷達網。當德國飛機從80千米處的海麵上英國本土飛來時,英國雷達站就把這些敵機的架數、航向、速度和抵達英國的時間十分準確地測出來了。這樣,德國飛機一進入英國領空,就被英國空軍戰鬥機擊落了。沃特森·瓦特發明的雷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使英國避免了生命財產的巨大損失。

今天,種類繁多的雷達已廣泛應用於航空、航海、氣象觀測、宇航等方麵,為人類社會的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