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不但豐富了人們的業餘生活,而且通過逼真的藝術手法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惟妙惟肖的“世界”。電影,可以說是現代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業餘時間到電影院去看一場電影,的確是現代人最大的享受之一。那麼,你可知道電影是怎麼被發明出來的嗎?
當你手持一柱燃著的香在黑暗中揮動時,就會形成一個光環,這就是眼的餘像現象。即人的眼睛接受光線照射時,在光消失後的005秒~01秒之間,仍有光感。人們很早就注意到這種現象了。進入19世紀後,人們發現,把稍有不同的圖畫一張接一張地快速變換,可以使人感到圖畫好像在運動,這就是電影的原理。所以,如果把運動的姿態拍在膠片上,再通過放映機放映在屏幕上,這就是現代的電影。因此,電影的發明,首先要求能把運動物體的瞬間姿態拍攝下來,其次是發明了照相膠卷,第三是發明了能把膠卷畫麵一格格地放映在屏幕上的電影放映機。
因此,電影發展到今天這個地步,是和當時電影原理的發現分不開的。在電影的發明過程中,愛迪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19世紀80年代,愛迪生在考慮電影的發明。當明,英國的攝影師麥布裏奇在1881年完成了電影攝影機的發明。這種攝影機的工作原理是:把分解照片一張張地洗印在玻璃上,以同等間隔順序貼在玻璃圓板的周圍。又在同樣大小的金屬板上,對著照片的位置開個窗口。將玻璃圓板和金屬重合起來,彼此相對旋轉,照片通過窗口順序地映在屏幕上。稍有不同的照片,依次對著窗口一張張地連續映出,好像物體在運動。這種方法的不足之處在於,它把照片一張張地洗印在玻璃上,不能記錄更長的動作。愛迪生看到這種機器後想到,如果把照片印在透明的長帶上,就可以記錄更長的動作了,於是他用硝棉膠製成了膠卷的軟片。當時,美國的古德溫在1885年發明了賽璐珞膠卷,由美國的伊斯曼工廠生產出售。愛迪生立即想到把伊期曼膠卷應用於電影,於是他首先製造了一種攝影機,這台機器能用膠卷連續1分種拍攝分解運動的照片,其原理和今天的差不多。
接著,愛迪生開始進行放映機的發明。他想使一格格的膠卷,依次來到同一位置,使電燈與膠卷運動速度同步地亮燈和滅燈,好像眼睛看東西那樣,看到後就消失。經過反複的試驗,在1893年他發明了放映機。其工作原理是,運動的膠片從帶有凸透鏡的窗口通過,一格畫麵來到窗口正麵時,正好電燈閃亮又立即熄滅,下一格畫麵來到窗口時,電燈又閃亮和熄滅,如此不斷反複,膠片上的畫麵放映出來,好像物體在連續不斷地運動。在芝加哥召開的國際博覽會上,愛迪生展出了放映機,投入硬幣就能自動放映30秒,受到人們的熱烈歡迎。但是,它隻能供一個人看。當時,美國的詹金斯看到愛迪生的放映機後,想把畫麵放映在屏幕上。1894年他發明了像現在的幻燈式的放映機。愛迪生發明的放映機,膠片像流水似地運動。而詹金斯在膠片的兩側穿一連串的小孔,卷繞裝置的爪插入孔中拉引,當一格格的畫麵來到透鏡正麵時,使之瞬間停留,這時快門打開並立即半閉,這樣,放映的圖像就更清晰。膠片的卷繞裝置和快門同時由馬達驅動,每秒可輸送6格~18格膠片。愛迪生為使多數人能一起看電影,在詹金斯之後,發明了同樣原理的放映機。
這樣,電影的影片、攝影機和放映機已經齊備,現代的電影設備終於齊備了。但是,它是無聲的。
這種無聲電影,在放映影片時,解說員隨著電影畫麵的進行而解說,模仿劇中人物對話,或者說明劇情梗概,或用唱片配樂。愛迪生就想到,如果把自己發明的留聲機和放映機結合起來使用,就可代替解說員了。但是,那時的留聲機是用發條轉動的。因此,要想開動留聲機來配合影片的動作,不是快就是慢,很不協調。為使放映機的影片和留聲機的唱片互相協調,愛迪生設計了利用電力的同步裝置。這種裝置就可代替解說員。1912年,愛迪生完成了這種裝置,命名為有聲電影放映機。當愛迪生在美國研究有聲電影放映機的時候,歐洲的一些發明家也正在研究另外的方案。他們把聲音的變化變為光的變化,直接錄在影片的半邊上。
後來隨著電子管在有聲電影上的應用,具有現代意義的高超的有聲電影放映機才真正的完成了。
愛迪生發明的有聲電影放映機,具有劃時代的深遠意義。它從以前的無聲電影發展為有聲電影,為以後電影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以後的寬銀幕立體聲電影、寬銀幕電影,以及大圖像投射器等方麵取得了很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