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世界奇花異果確實有,芒果也算得上一個。芒果屬漆樹科,是芒果樹結的果實。芒果樹是一種常綠大喬木。高可達20多米,樹皮厚實。葉為單葉,多聚生枝頂,革質,長可達40厘米,寬可達6厘米,有較長的葉柄。花小而多,組成圓錐形花序,花序上有細柔毛。花是雜性花,有香氣,黃紅色,有5個萼片,5個花瓣,5個雄蕊,隻有1個發育。它的果實是核果,比較大,呈橢圓形或腎形,稍有點扁,長達10厘米,熟了時為黃色,其內果皮堅硬,有粗纖維。中果皮厚,肉質多汁。
芒果樹是熱帶著名果樹之一。我國產於雲南、廣西、廣東、福建、台灣。印度和馬來西亞也多產,果實味鮮美。說起芒果產地,不可忽視印度,芒果的拉丁科學名稱是“Mangiferaindica”第一個詞叫芒果屬,此屬共有50多種,我國有5種。
隻有芒果這種世界聞名。第二個詞叫“種加詞”,意思是“印度的”,因此芒果在印度是出名了的,而且據考證,印度是芒果的故鄉呢!這種加詞“印度的”就反映了此點。印度種植芒果有4000年曆史,芒果是印度的“百果之王”。印度詩人常坐在芒果樹下在“貝多羅”(一種植物)的葉子上寫出動人的詩作。據說最早將芒果介紹來中國的人是唐朝的玄奘法師。芒果在中國舊時意譯叫為“香蓋”表達了芒果有色有香,吸引人。還有,用漢語音譯的名叫“庵波羅”或“庵婆羅”。玄奘在《大唐西域記》卷二中記載了印度的果木,第一個舉的就是“庵波羅果”。
現代印度語叫芒果即為“庵波”,是梵語的蒼波羅的簡稱。至於“芒果”是從日本語中借用過來的,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述雲:“種出西域”。因此可能芒果就是跟玄奘法師回國時來中國的。
芒果的味道美,被人評為兼有蘋果、香蕉、桃、杏諸味,因此不易說清楚。說起芒果的味道在印度還流行一個有趣的故事,據說在古代時,波斯國派了一個有大胡子的大臣去印度敦睦邦交。他去時正好印度芒果熟了,吃了多品種的好芒果,高興得不得了。回去後對皇帝說的首先就是稱讚芒果好吃,又說芒果顏色、形狀。但對於芒果滋味隻說好吃,形容不具體,皇帝聽了又急又饞。後來此大臣忽然開了竅,他叫人弄來些濃度適宜的蜂蜜,用以塗在他的大胡子上,然後把大胡子送到皇帝嘴巴邊說:“皇上,你用嘴咂咂這胡子,芒果就是這個味道。”因為芒果的核上有須狀纖維,果肉甜而柔軟,包在纖維上,不就等於把蜜塗在胡子(代纖維)上一樣了嗎?
芒果與佛教關係密切,據說一個佛教教徒,篤信虔誠。曾把自己的芒果園貢獻給釋迦牟尼,為的是使他能在樹蔭下休息並能吃到芒果。
芒果除了果好吃外,如今已製成夏季飲料“芒果汁”。印度古醫方將芒果入藥,為緩下劑與利尿劑,葉子可做杏黃色染料的原料。它的木材還有種種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