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美洲有一種果樹,就叫做“捉猴果”。這種果實的果肉沒法吃,而種子可吃,種子含脂肪多,又柔軟,頗有乳脂的味道。
細看這果實質地形狀十分有趣。果實有木質的果皮,扁圓形像個瓦罐。有趣的是果上部有個蓋子,果熟時蓋子會脫落下來,這時裏麵的種子自然會落地,果殼仍存留在樹枝上。
這種果大小不完全一致,大的一個直徑可達20厘米,最大的達30厘米。奇怪的是樹枝上結果實後,也許由於果實有重量,枝條懸垂到離地麵不遠處。據說猴子喜歡吃它的種子,往莊知道掏開果蓋,伸入爪子(相當於人手)進去抓種子,但抓了一把種子之後,爪子就出不來了,這時人趕快上去將猴子捉住,這跟本書曾講過的印度人用南瓜捉猴子相似。真是異曲同工。
南美的當地人常利用捉猴果的空殼,裝上一些糖塊或食物,以引誘猴子來吃,從而抓住它們,有時還能抓到野狗。
捉猴果隻有南美洲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