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之中,許多花都能泌出花蜜。花蜜是花朵中蜜腺細胞的分泌物,含糖豐富,故又名甜蜜。花兒泌蜜的多少要看天氣,通常在暖和、晴朗的天氣下(氣溫16℃~25℃)花蜜多,陰雨連綿(氣溫低於10℃)則蜜少。
雨水多少和蜜也有關係。雨水多,蜜就變得稀薄。此外雨水還能衝走花蜜,這對開敞式的花兒如椴花、柳蘭花、棗花最有影響。
風對花蜜也有影響。強風(尤其是西北的幹冷風)蒸發量大,使蜜腺細胞萎縮,花蜜自然減少。
有趣的是同一株植物上,上部花兒的蜜遠比下部花兒的蜜少,這是由於下部花開得早,盡先奪去了養料的緣故。
農學家的經驗證明,當種植草木樨、苜蓿、蕎麥……這類出蜜的作物時,如施用磷酸鹽和鉀鹽的合肥,則促使花兒出蜜多;如氮肥多則蜜少,因為有前者能使花兒長得豐滿,自然蜜多,後者促使枝葉陡長,對產蜜不利。
此外,花兒多半在剛開,沒有經過傳粉受精的時候蜜最多,受精後就不出蜜了,因此蜜的產生是花兒招引昆蟲(主要為蜂蝶)為之傳粉的又一絕技。
春天蜂蝶紛紛訪花就是要采蜜(有一類花如罌粟、薔薇,芍藥不出蜜,名為粉花)。當蜂蝶采蜜時,順便把花粉帶到其他花朵上,這在客觀上起了傳粉作用。
蜜蜂對花蜜最為敏感。1929年一個科學家做了個有趣的試驗:他用彩紙做了些假花紮在樹枝上,蜜蜂根本不理,後來他在假花中注入了花蜜,蜜蜂就飛來了。
花蜜有一股特殊的甜味,蜜蜂就用它觸角上的嗅覺器官探索,到花朵中蜜的隱藏處采蜜,而且它的味覺器官能辨別甜、酸、鹹、苦等味,因此它能知道蜜的好壞。
據科學家統計,我國產蜜的植物多達3000多種,其中蜜最多者有幾十種。棗花的蜜有甜、香、濃三大特色,蜜蜂愛采食,並且采食時常呈呆笨的姿態,故北方有“蜂吃棗蜜而醉”的農諺。此外,南北各地的荊條、油菜、紫雲英、烏桕、龍眼、荔枝……的花蜜均多而好;柿花、蕎麥花的蜜則較淡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