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近年來等離子體技術可用於棉纖維的處理,先使纖維活化,然後進行各種整理。例如阻燃、防皺和衛生等功能整理,以提高其整理的效果。
2.麻纖維的低溫等離子體處理
(1)亞麻纖維的低溫等離子體處理。在纖維素纖維中,亞麻並不具有棉的多方麵的適用性。它的結構緊密,纖維素纖維結晶度高,並且部分地由於難於紡織品加工而價格較貴,現行的濕紡和整理方法具有許多缺點,例如能耗大,對設備要求高,汙水處理費用高,環境汙染嚴重,因而迫切需要諸如低溫等離子體處理的這樣的幹加工方法來改良纖維。
為此美國有關學者利用日本Showa有限公司的等離子體聚合作用裝置SPP-D01 (13.56MHz)棉纖維表麵的ESCA分析譜圖在氧或氬氣中對亞麻織物進行1-氧等離子體處理60s的棉纖維;2-正常離子體處理,並用相關的儀器進行各項性能的測試。
①用飛利浦公司生產的PW 3710型衍射儀,按照BS3090,以及ASTM D2654-89A分別測定了處理前後纖維的X射線法結晶度、銅銨流度及回潮率的變化。
與常規試樣相比銅銨流度有所增高,而低溫等離子體處理的試樣均無明顯的變化,這表明低溫等離子體的消蝕作用僅僅發生在結晶的表麵和無定形區,可接近鏈的末端,並不會影響纖維整體的結晶度。
回潮率稍有減小原因是等離子體內在限定滲透深度的侵蝕作用去除纖維表麵無定形區造成的。
②織物的失重率變化。
可以進一步佐證低溫等離子體處理對纖維表麵所造成的刻蝕的作用。
③織物的彎曲特性和褶皺回複性。
由於等離子體侵蝕纖維表麵,聚合物分子發生斷裂,因而使纖維更為柔軟和易於彎曲,但當時間太長,織物過分地幹燥和硬化,會影響織物的彎曲剛度,改變織物的褶皺回複性。
④X射線光電子光譜學(XPS)分析。
眾所周知,XPS分析可以給出纖維表麵上的化學成分(元素分析)和原子類型的化學狀態(鍵合和氧化)變化的資料,經低溫氧和氬等離子體處理後的亞麻纖維表麵原子的化學成分百分率的相對強度以及亞麻的C1S。
在較低放電功率下經氧等離子體處理後都導致低的C1S和較高的C1強度。在較高的放電功率的條件下,氬等離子體處理會導致更低的C1S。
無論經氧還是經氬等離子體處理,在纖維表麵的-COOH成分都有顯著的增加,從而增大纖維表麵的親水性,增加其對化學試劑的潤濕滲透功能。
⑤掃描電鏡觀察。
氧等離子體處理會產生明顯的刻蝕作用,在纖維表麵逐漸地形成微小的凹坑和表麵損傷,表麵麵積顯著地增加,從而發生有利於染整加工的變化,而氬等離子體處理的不會產生明顯的刻蝕作用。
⑥吸水性。
由於等離子體對纖維的輻射,物理和化學侵蝕作用,可將極性基團引入纖維表麵,以及在纖維表麵產生裂縫和微孔,因而會使吸水率提高。
(2)苧麻纖維的等離子體處理 苧麻纖維具有很好的物理機械性能,其織物的服用性能也很好,但它和纖維素纖維相比(包括亞麻纖維),染色性能差,不易染深、鮮豔度也很差。
苧麻利用氧低溫等離子體處理後和亞麻一樣,苧麻織物的毛細效應明顯地改善,潤濕性好。一方麵是與化學侵蝕在纖維表麵造成許多親水性基團產生有關;另一方麵是由於物理刻蝕在表麵形成微凹坑和裂縫使表麵增加的緣故,從而大大增加麻纖維對水的吸附能力,當然這一切效果都要在合適的功率和處理時間下。
五、走近微膠囊技術
1.微膠囊的定義和意義
所謂的微膠囊技術,是將某種物質用某些高分子化合物或無機化合物,采用機械或化學方法包覆起來,製成顆粒,直徑1~500μm,在常態下為穩定的固體顆粒,而該物質原有的性質不受損失,在適當的條件下又可釋放出來的一種技術。微膠囊技術就是將氣、液、固態物質包埋到微小封閉的膠囊內,使其內容物在特定的條件下以可控速度釋放的技術。這一微小封閉的膠囊就叫做微膠囊,封入液體的微膠囊就叫做軟的微膠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