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低碳服裝行業的生態染整(2)(2 / 2)

(1)廣義地講,微膠囊具有改善和提高物質表現及其性質的能力。一般包括以下一些功能:

①液體轉為固態,其內部還是液體,仍保持液相反應性。

②改變質量或體積,由於製造微膠囊時包裹進空氣,以使緊密的固體在微膠囊化後均勻懸浮於液體中。

③降低或抑製揮發性。

④控製釋放。如需要即刻性釋放,可以加壓、揉破、毀形、摩擦或加熱等,也可選用低溫水溶性好的壁材來達到即刻釋放的目的。

⑤隔離活性成分。由於微膠囊隔離了能起化學反應的活性成分,所以在要求它們進行化學反應之前,它們不會反應。

(2)在染整加工中將化學藥劑製成微膠囊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

①利用微膠囊技術可以實現非水係染色如靜電染色等,從而可以降低環境汙染,減輕處理汙水的負擔。

2.微膠囊技術在紡織工業中的應用

某些纖維可以成功地用非水溶性的、分散得很細的分散染料懸浮體染色,染色後,往往還需作進一步處理,使染料固著在織物上。這一方法限製了所得花型的範圍,因此,開發了一種特別用於如聚酯和聚酰胺這種合成纖維的印花方法。即將圖案印在暫時作為載體使用的薄片上,當薄片與纖維接觸加熱時,染料通過揮發而轉移到織物上。這一方法同樣亦受到限製,因為所用染料,必須在織物熔點之下即能揮發。將染料或其母體形成微膠囊的方法,可以克服這些困難。印製時可將兩種或更多種微膠囊染料,施加在傳送織物表麵,然後再鋪在織物上,加上機械壓力,使微膠囊破裂,染料即被沉積在織物上。另一方法是施加能使囊壁溶解或水解的化學物質。屬Bristol的DickinsonRobinson研究組人員發現,這一方法同時適用於天然纖維和合成纖維,包括棉、絲、麻、毛、粘膠、耐綸、腈綸和聚酯纖維。可以用明膠或阿拉伯樹膠作壁,但不排除使用合成高分子材料。溶解或分散在疏水性物質,如油中的染料,可通過膠囊破裂而釋放,這些膠囊最適宜的直徑為20~150μm。可以用一對軋輥對囊壁施壓,必要時還可以將輥筒加熱。含染料溶劑的微膠囊可以與含染料的膠囊,一起黏附在轉移紙上,當膠囊破裂時,溶劑幫助染料轉移到織物上。

由於染料顆粒的凝聚,產生在染色織物上形成色點,對染色者來說一直是一種威脅,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產品的價值,但日本的紡織品生產者提出,如果可將斑點排列,如排成新穎的式樣和圖案,即可生產出一種新的、能銷售的產品。但是,用一種以上染料,來獲得這種效果是困難的,因為兩種或兩種以上染料拚混時將相互混合。一些物理上排斥的染料,它們的染色性能亦往往不同,此外,亦很難在市上得到這種混合染料。人們因此認為,把染料製成微膠囊,是最可能解決商業上所要求的、織物多色色點印花的一種技術。微膠囊的壁應能限定染料顆粒的形態(球形、橢圓形、液滴狀、鱗片狀或纖維狀)和保證合適的染料得到所要求的混合濃度。還要保護好囊芯中的染料,不受工藝中用水或其他紡織助劑的影響。

20世紀70年代初期,鬆井色素化學公司在研究中發現,分散染料最適宜於微膠囊製造。雖然其他類染料由於水溶性較大,不大成功,但亦可通過變性,將這類染料製成微膠囊。甲基纖維素被選作分散染料微膠囊的造壁材料。分散染料的來源不同,對這一方法的成功,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各廠生產的染料顆粒不相同,同一廠生產的、不同色的顆粒大小亦不同。這些對微膠囊製造的適合程度都有影響。分散染料中所含的擴散劑,對微膠囊形成的均勻程度亦有很大影響。鬆井目前在市上銷售的許多微膠囊染料,稱做N型精細染料。膠囊中含有聚酯染色用的高濃度分散染料。